篇一: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论新时代高校党委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新时代,高校党委的职能发挥对于高校的全面建设和党的领导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新时代高校党委职能有效发挥的一些建议: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高校党委应加强组织建设,制定科学和可操作的工作计划和措施,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党建活动和组织生活的开展,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应积极引导思想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养培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研讨,保持高校的政治稳定和学术自由。
4.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委应针对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确定高校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竞争力的提升,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5.突出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高校党委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发挥高校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6.加强党务监督和廉政建设:高校党委应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高校党的建设风清气正。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党委在有效发挥职能的同时,要与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高校的党建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篇二: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快构建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建立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就成为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要实现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党的领导力量是保证高校正确行使职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和巩固党的思想基础是全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
其次,应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和依法治理原则。强化高校治理的民主管理是促进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方式之一。尊重学生、聘任专家、民主决策等措施应得到充分实施,在高校中建立民主环境,加强高校民主意识。
还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好高校教师队伍应成为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最后,要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现代高校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系统,加强校园网络规划,提升高校治理水平。
总之,加快构建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需要全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民主管理、优化教师队
伍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关键领域实施改革,推动高校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高校治理体系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应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优化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水平和科学化管理能力,促进高校发展。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机制
党的领导是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高校党组织。因此,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优化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机制对于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十分重要。
高校要强化党的纪委委员会的作用。这是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有力方式之一。各类违规行为必须被整顿、查处。既可以维护高校纪律,又可以改善治理水平。
另外,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教育,拓宽民主活动的渠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机制有效运转。
二、民主管理和依法治理
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是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职工应通过民主决策与管理,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推动高校建设与发展。因此,在高校治理体系建设
中,民主管理应得到高度重视。
民主管理需要尊重师生民主权利,在决策过程中增加师生代表和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发挥作用,让师生参与决策,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
依法管理应与民主管理相辅相成。不仅要遵守高校管理制度,还应接受法律的裁决,确保高校合法合规运营。法制意识应该根植于高校管理的每个角落。不仅具有法治保障、内容合规两大特征,还需要贯穿于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等全过程。
三、建设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优异的教师群体对高校的科学化管理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因此,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
高校应落实教师评价制度,识别、发掘和培养优秀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激励教师积极性。除此之外,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多学科知识,增强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信息化建设
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促进高校管理全面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强信息网络管和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科学化管理
能力。
高校信息化建设需兼顾教育管理和学术科研等多方面需求,从人才、机制、资源等各方面着手,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信息化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信息化学生课堂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提升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管理能力。
结语
总之,构建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依托信息化技术和以民主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法治意识和学生教育为基础的高校治理体系,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治理机制,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实现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管理,取得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篇三: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十九大专栏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内涵和要求◆潘玉腾(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是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并强调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既是理念的升华,又是实践的深化。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领导。实现领导内容全覆盖。高校党委全面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也要抓好普通党员“基础多数”;不仅要领导好党内系统,还要注重调动党外各类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切实做到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要跟进到哪里。聚焦根本问题不动摇。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工作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就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要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承担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还要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等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二、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作为党领导高校的根本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应有之义。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和特殊战线,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先要坚持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是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本身就是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全面领导”的主体是党委集体,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切身利益的“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等途径,研究提交党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落实党委决议的具体措施、办学治校的重点工作,保障党委的各项决定全面落实。“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一方面,“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全面领导”就成为一句空话。三、实现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是根本的制度设计,也是重大的政治原则。要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紧密融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当好“领航员”不跑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姓“社”的方向。一是把好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把好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学科发展、师资建设等工作中的政治方向,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把好服务面向。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三是把好价值取向。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高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把握“主导权”不松懈。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核心是抓好意识(下转第63页)04/2018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须合理利用土地”第10条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是公法范畴的条例,个体和组织没有私法所有权,是公法权利对私法权的绝对排斥,是公法强制性对私法意识自治的绝对限制,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表现为:无论私法主体付出多大的客观努力,主观意识是多么强烈,都无法行使私法上的请求权。私法却恰恰相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其特点,“权力”这个概念在私法领域已经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核心。我们或许从权力的法律本质可以将其理解为法律所保障的意志力量或法律政策的动机(即在授予权力时用于指引立法者的立法理由)可以将其理解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私法权力实际上是以权力人的权力内容为确定方向为权力人的意志打开了自由之路,即使在个别情况下权力的行使对权力人毫无意义可言——聋哑人依旧对自己的扩音器和耳机享有请求权。之所以赋予绝对的私权,如出借人对借用人的返还请求权,是因为权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权力的内容享有利益,正如出借人对借用人的返还就享有利益。这是私法自治下保护的一种自利的利益,这往往同时也是道德上的人格利益。私法自治赋予我们几乎绝对的请求权,这就是私法自治的形式。刚通过的《民法典总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将自愿原则写入了民法典总则部分。同时《民法典总则》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12)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其他社会公共利益。将意思3自治贯穿到民法具体的民事法律行为上。《民法典》59条规定了意识不真实的变更与撤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可以撤销,维护了私法意思自治。概括说来:私法的强烈自治乃私法的灵魂,严格的区别于公法。四、私法的特性在限制公权力的作用公法是政府权力取得的直接依据,公权力的行使要严格依法取得,但公权力的界限却往往难以准确界定,导致一系列问题。在学者看来界限难以确定的根源从法律角度分析在于立法的模糊性和不合理性。具体来说,公法与私法的矛盾性,公法要求绝对的对生产资料的控制与私法个人所有权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我国(上接第1页)形态工作。一是坚守“主渠道”。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一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各类阵地管理,确保其始终成为教书育人的良田沃土。二是抢占“主战场”。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善建、善用、善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动新技术与传统思想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实起来,使师生在“面对面”和“键对键”中受教育、长才干。坚持党管干部人才,坚定“主心骨”不动摇。治校之要,首在用人。一是科学选人用人。要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探索完善符合高校特点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教学研究更多的表现为公法调节的客体范围过大,形成了对私法自治的压迫,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的调节功能受到抑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贪污受贿的规定为例;在有限的生产资料背景下,私人个体或组织为了最大化的追求自己的利益,要求市场极度的自由,以方便其在商业中的个体意思自由最大化,这恰恰是与私法的精神相符合的;换而言之,若私法调节的领域大些,私人追求个人所有权就能得到较大的满足,反之,则受阻。而公法刚好将过多的公共资源以法典的形式规定在其控制下,换而言之,此时资源的取得必须经过政府的手,这正为贪污腐败提供了一片沃土。因此,若能在私法的立法上采取措施,合理减少公法的调节广度和深度,必定对贪污腐败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五、结语极端地说,如果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就是一种不再认有私法自治的话,反倒是将经济,家庭,商业等作为公法的组成部分,将社会财富与生产分配作为可以委以社会任务的教育方式,那么又何谈简政放权,何谈廉洁建设?公权力又何以制约?当然,学者的观点绝非另一个极端的一味放大私法的自治性,正如无政府主义者一味地将所有权转化为私权,岂不是纵容或承认了用契约自由代替了公法赋予政府机关的发号施令权?商法等私法在私权主义的法律时代,总是扮演着法律演变的先锋角色。笔者认为,在《民法典总则》后的民法分则及其他部门的立法进程中,充分考虑私法对公法的限制作用,合理扩大私法的调整范围或深度,使公法私法界限清晰,保持双翼的平衡。参考文献:[]杨斯密,程雪阳.私法和基本权利:一个怀疑的1].):视角[公法研究,,(J200910481.[]俞丽虹.].公法和私法是否对立[J法制与社会,2):,(200906172.[]赵群芳.私法的精神[D].湘潭大学,32009.[]马黎.民法目的性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4学,2012.[5]李红军.请求权的结构、功能与我国民事立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160796.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让党务工作者有尊严、有底气、有本事,让师生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走前头。二是打造人才高地。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党委领导干部要善交、广交、深交高端人才,把高端人才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管改革发展,输送“营养液”不枯竭。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根本目的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一是促改革。要围绕综合改革整体谋划、协调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二是谋发展。要提升引领内涵发展的能力,推动党的领导与事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内涵发展优势。三是保稳定。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善于从源头化解矛盾,确保校园稳定和谐,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多作贡献。04/201863
篇四: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内涵和要求
作者:潘玉腾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4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并强调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既是理念的升华,又是实践的深化。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领导。
实现领导内容全覆盖。高校党委全面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也要抓好普通党员“基础多数”;不仅要领导好党内系统,还要注重调动党外各类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切实做到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要跟进到哪里。
聚焦根本问题不动摇。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工作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就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要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承担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还要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等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
二、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
作为党领导高校的根本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应有之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是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和特殊战线,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先要坚持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是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本身就是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全面领导”的主体是党委集体,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切身利益的“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等途径,研究提交党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落实党委决议的具体措施、办学治校的重点工作,保障党委的各项决定全面落实。
“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一方面,“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全面领导”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实现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
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既是根本的制度设计,也是重大的政治原则。要深刻把握高校党委全面领导的实践要求,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紧密融合。
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当好“领航员”不跑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姓“社”的方向。一是把好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把好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学科发展、师资建设等工作中的政治方向,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把好服务面向。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三是把好价值取向。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高地。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把握“主导权”不松懈。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核心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坚守“主渠道”。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一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各类阵地管理,确保其始终成为教书育人的良田沃土。二是抢占“主战场”。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善建、善用、善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动新技术与传统思想教育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合创新发展,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实起来,使师生在“面对面”和“键对键”中受教育、长才干。
坚持党管干部人才,坚定“主心骨”不动摇。治校之要,首在用人。一是科学选人用人。要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探索完善符合高校特点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让党务工作者有尊严、有底气、有本事,让师生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走前头。二是打造人才高地。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党委领导干部要善交、广交、深交高端人才,把高端人才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
坚持党管改革发展,输送“营养液”不枯竭。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根本目的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一是促改革。要围绕综合改革整体谋划、协调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二是谋发展。要提升引领内涵发展的能力,推动党的领导与事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内涵发展优势。三是保稳定。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善于从源头化解矛盾,确保校园稳定和谐,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多作贡献。
篇五: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考什么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化消化转化上见实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创新话语体系,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让这些理论生动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领导作用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既要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又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要守正创新,建强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要夯实基层基础,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让党的旗帜在全国教育系统的每一块阵地高高飘扬。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创新。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增动力、激活力。要健全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完善治理体系,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建立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制度治党与依法治校紧密衔接,用制度化手段确保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推动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制度执行,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教育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总之,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成功的关键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和全面加强。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要做好哪些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一高瞻远瞩的坚定论断,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确定了基调,起到了举旗定向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并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写入党章。从全局性和普遍性来看,坚持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宏观领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宝贵经验和最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教育事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局部,自然应当服从大局,服从于党的全面领导和主导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既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从教育实践来看,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最宝贵、最重要的经验,关乎教育事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只有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握好我国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这不仅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贯彻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
教育是关系每一个家庭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党委要把教育事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保障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大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实、抓好。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保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对 高校 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