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1]2 农民工就业状况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孙兰芬
内容摘要:
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支无言的生力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社会应该给他们所应得的回馈,维护好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
基于以上方面,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爱心捐助、教育、厌学、心理问题
正文:
据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甚至还有居无定所的情况,而有一部分则是随父母入城。通过个别访问了几个农民工子女后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然而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父母均在外地便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宿在外地等,这便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在生活自立上相对比城里孩子强些,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方面并未成熟并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无法照顾周全,不能给予孩子更
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许多农民工子女不仅生活状况不理想,生活上缺乏引导更易误入歧途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只是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并未继续接受教育,原因同样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实例的证明,父母不在身边光靠学校的监督远远不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其约束力和动力远远不够,从而容易产生叛逆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情况不佳甚至退学这类现象并不鲜见。
第三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许多农民工子女是其父母从小就外出务工因而从小缺失了家庭的温暖,心理状态自然与其他孩子不同,调查发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走访了独山小学。
走访组从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
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我们走访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5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
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
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
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
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
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
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
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
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
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
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
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
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
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
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
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
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
本。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