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的三个历史篇章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哪三大
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个历史决议主要内容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中共七大确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1945年的决议,从思想上信念上加强了中共全党的团结,有力支撑了赢得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新社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内容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阶段的历史教训。1981年的决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走出泥沼,进入了“富起来”的快车道。
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内容
2021年的会议把中共独特的成功经验以中央全会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管辖”未来数十年中共的任务和方向,引领中共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进入“强起来”新时代之后又一集结号与动员令。
篇二:党的三个历史篇章篇三:党的三个历史篇章
从三个“历史决议”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
从三个“历史决议”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
近代中国曾经遭受满清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的双重压迫,丧失了国土的完整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独立性。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凭借其革命的领导地位不断向前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即《中国革命时期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56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和《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决议》(2013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首先,《中国革命时期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一》)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深入剖析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方向。这个决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历史思维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握历史变革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反思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新篇章,对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行了科学评价,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党纪和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个决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思维。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铭记立党的使
命,紧密锁定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实践中经受各种历史的考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充满生机、旺盛活力。
最后,《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决策。这个决议通过系统梳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总结了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路径。这种历史思维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发展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凭借历史经验的积累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了农村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从三个历史决议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中融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不断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旺盛活力、始终亲近人民。中国共产党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总结历史经验,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这种历史思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扎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党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亲近人民。党通过紧密锁定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充满生机、旺盛活力。同时,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解决问题,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这种历史思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
力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这种历史思维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字
篇四:党的三个历史篇章
党的历史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阶段。
从1927年8月到1935年1月,即从大革命的失败到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这一阶段可称之为初步探索形成阶段。
这是中国
***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第二阶段。
从1935年1月至1940年1月,即从遵义会议后到《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进一步深化发展阶段。
这是中国
***人独立地领导中国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中国革命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非常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
从1940年1月至1949年10月,即从《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最后完成阶段。
这一时期在中国
***领导下,开展了延安整风,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向胜利,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第一次飞跃。
扩展资料:
中国***创立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
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
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
***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篇五:党的三个历史篇章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3)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篇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中国当时处于以下有利条件:
1、经济条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2、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
1、过渡时期
1953——56年
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①生产力: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③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政权(新政协)→社会主义劳动者专政(人大);④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⑤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2、全面建设时期
1956——1958年的正确探索
经济: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政治:“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1958——1960年的失误
经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政治: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1960——1966年的纠正
经济:“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但左倾思想进一步发展。
3、十年“”
三条线索:反革命集团的煽动;毛泽东的错误;老干部的抵制。
(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主要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1)关于历史中转变的条件:
第一,过渡的设想和理论基础: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
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阶段;1953年,毛泽东又提出了通过“一化三改”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实行全面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些设想、理论,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方针和理论依据。
第二,政权条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中,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后,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权。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方针、策略可在施政中贯彻执行。
第三,物质条件:建国后,党和国家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建立部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转变的物质条件。
第四,国际条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国际援助,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这些为转变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空间。
(2)实现转变的基本特点:
第一,具有明显的和平性质。通过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方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且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这与俄国以暴力手段对资产阶级剥夺是不同的,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没有先例的。
第二,转变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自觉利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结论:第一,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使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必须根据本国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和形式,不能照搬外国的现成经验。第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转变的进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6年10月粉碎了“_”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在粉碎“_”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大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名誉的大政方针做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的突出贡献是:(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3)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总路线被认为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第三步。
四、开拓未来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
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正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郑重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因为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篇六:党的三个历史篇章
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大党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回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