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研究 有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30 12:0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研究 有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研究 有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的调研报告

11月6日至11日,由省农委总经济师邵岩带队、委办公室尹卫中参加,深入到白山市和XX管委会两个地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何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指导“三农”工作能力”三个题目,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两个地区农业比重不大。XX管委会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全区下辖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3个经济管理区;共有5个行政村,其中池北区1个行政村,池西区3个行政村,池南区1个行政村,这5个行政村都是城中村,共有4112户农户、9030名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10%左右;全区共有1.04万亩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20XX年全区粮食作物总产量1936吨,农业总产值5361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4元。白山市地处XX脉核心区域,幅员面积17485平方公里,全市下辖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浑江区、江源区和临江市三县二区一市;共有47个乡镇、18个街道、502个行政村,乡村共有12.1万户农户、38.7万名

农村人口;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为140.87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量的1%,20XX年粮食产量5.95亿斤。两个地区农业比重虽然不大,但作为东部农业区,“三农”工作还是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里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当前乡村治理现状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农村治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组织健全,有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农村三大组织能够发挥各级职责,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引导和组织村民抓好农村治理;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日趋增强,能够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事务的管理;农村普法工作深入民心,村规民约健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人选问题。一是村干部素质问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绝大多数村干部选举都不同程度存在贿选拉票问题,虽然村霸当选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有些有能力有素质的乡绅村贤、能人强

者,由于缺少家族势力,广大村民没有看到实际利益,很难被村民被选举上来,而那些家族势力庞大的人,在选举前通过找家族的人说好话、许愿、送礼等拉票贿赂的手段,往往被选举上来。二是选举时间问题。现在选举时间是三年,选举时间间隔短,村干部上来熟悉一年工作后,就想着下一届如何选举。三是村级组织后备人选问题。村里留不住人才,无人培养现象普遍,另外由于没有合适接班人,村干部存在“世袭”现象,老子当村干部下去后,往往由儿子接班当村干部。四是管理手段缺失。由于村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缺乏手段管理,往往依靠感情来管理,用工资来制约。

2.村民素质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人口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很多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素质的年青人都奔向了城市,留在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年龄较大、文化较低、见识较少的人,这些人受传统思维禁锢、受文化素质制约、受农村现状影响,小农意识较强,在农村治理上发挥作用并不是很大。

3.治理经费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不强问题。有的农村通过机动地对外发包获得收益、通过固定资产出租获得收益等形式,能够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村本级治理,比如XX管委会的5个农村,它们都是城中村,村里的一部分土地已经被征占,村集体不仅分得了土地征占补偿费,而且还在城区分得了几套房

子,每年通过出租房屋获得不少收益。而有的农村,比如白山地区的偏远农村,本身耕地就少,村集体没有预留机动地,这样的村集体没有任何资产和收益,在村治理上缺少资金投入。二是存在农村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农村资金投入零散化,比如组织部门投入到农村,一个村一年5万元,这点钱想做点事根本不可能,所以想通过有限的资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很困难。

4.乡村治理存在短板现象。虽然当前乡村治理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还存在着法不全、普法难、用法难、执法难、监督难等问题,“遇事找关系、办事讲人情、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虽然村里有村规民约,但基本上是挂在墙上,流于形式。

(三)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里提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应该说,为推动农村治理指明了方向,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的升级找到了路径,为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供了坚实支撑。

1.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

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要抓好“堡垒工程”,让农村组织“强”起来。积极拓宽选拔培养基层组织人员的渠道和视野,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大舞台”,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队伍。积极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加强各类教育培训,确保村干部成为农村管理的行家能手。实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包村制度,定期与村“两委”成员进行谈心,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建设一支村民信赖的带头人。采取从优秀村组织中选拔挂任乡镇负责人、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实行“固定补贴+绩效奖励”报酬、离任村干部补贴等措施,激励村干部干好有发展,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二是要抓好“活力工程”,让农村党员“动”起来。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激发党员活力,引导创先争优,保持先进纯洁。侧重在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私营企业主、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性别、知识、专业人才结构,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展结对帮带、镇村帮扶活动,提高村干部思想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水平,使农村组织建设不断上台阶。三是要抓好“三化工程”,让群众满意“高”起来。做到常规工作制度化,常抓不懈,重在落实;重点工作项目化,抓点带面,转化提升;创新工作品牌化,深入开发,形成特色。要敢于直面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树立勇于负责的意识,强化克难奋进的信心、提升化解疑难的本领,千方

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村民信赖基层组织。

2.要加强村民素质教育。一是要加强义务教育,使农村孩子有学上、能上学、能学完,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未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二是要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发扬社会美德,提倡科学,切实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促进村风和谐,社会稳定。大张旗鼓宣传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此来教育村民、激励村民,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力,确保村民遵守道德规范。三是要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对村民进行《刑法》《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切实提高村民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着力健全治安防控机制,有效防止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减少民事纠纷,杜绝小偷小摸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要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推介乡土风情和民俗习惯,用乡村文化品牌来增强村民集体荣誉感。通过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法律进家家家安,道德进家家家美,科技进家家家富,文化进家家家乐”的和谐健康氛围,促进农村治理迈向新的台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