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在乡村振兴大讲堂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论坛上讲话

时间:2022-09-08 17:10:0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在乡村振兴大讲堂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论坛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2在乡村振兴大讲堂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论坛上讲话

x月xx日,xx局启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以来,各司各单位组织全体干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农篇”“脱贫攻坚篇”“乡村振兴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总的看,“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将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这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一体推进,才能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二是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的历史方位。必须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的精神,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三是工作定位进一步清晰。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xx局的主要职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具体来讲,就是组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开展相关考核工作;
牵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四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激发。通过大学习,大家深刻领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加突出,丝毫不能松劲懈怠,必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旺盛的斗志、更昂扬的姿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大学习”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司各单位要再接再厉,结合工作系统学、全面学、深入学、反复学,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抓。

根据“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下一步要启动大调研活动,请综合司会同各司各单位认真研究制定调研方案,细化调研问卷。局党组同志要分别带队,各司各单位都要派员参加,集中一段时间,赴有关省份进行重点调研,分析点上情况,指导面上工作。要组织各省乡村振兴(扶贫)部门同步开展调研。通过全国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当前工作的瓶颈制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尽快打开局面。

这次大调研活动,是乡村振兴局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调研,大家务必高度重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下面,我就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工作和实践经历,从认识和操作层面谈些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调查研究,我们党一直作为传家宝,纵观党的发展史,实际就是重视调查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我们职能调整的过渡期,和大家交流调查研究,我觉得恰逢其时,很有必要。对调查研究,我从中“尝到不少甜头”。无论是在农业部,还是到市一级,后来到两个省的组织部工作,我都把调查研究作为干好工作的“金钥匙”和“敲门砖”。在xx工作期间,我用x年x个月时间,跑遍了xxx个县;
到x年x个月离开时,xxxx个市州至少跑了x遍(多的去了x次,多数情况是白天到基层,晚上与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谈话),所有省属高校、国企、省直部门及在川全国重点高校基本全覆盖调研。对调查研究,我也经历了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受用到受用的过程。下面谈四个问题:

一、如何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调查研究?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大家都有些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从理论和实践看,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去探索未知,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遵循的是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地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在认识——理论——政策——执行这一逻辑链条中,认识是起点,而调查研究则是认识的重要途径。从我们的工作实际来看,了解情况、认识事物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下基层调研;
二是开会座谈交流;
三是在办公室看材料。在工作中,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掌握情况。在这三个途径当中,调查研究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后两种方式是在间接掌握情况。所以,提高认识、加深认识,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的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有其自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本身也有规律性,不是深不可学、无法可循,但也不是人人都擅长。要积极探索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要我们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就能调动起来,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源动力。现在形势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如果每天坐在办公室,不下基层调研、不接触实际、不与干部群众打交道,就会觉得工作是枯燥无味的,就会越干越没意思、越干越麻木,慢慢地就落后于形势、落后于时代。

第二,从历史和现实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老一辈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强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说:“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xx同志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xxx同志在《出发归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任何伟大的天才,对于任何事物,即使是非常细小的事物,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以前,是决不能发表任何正确的意见的。那末像我们这类普通的人才,怎能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前大发议论呢?”江泽民同志说:“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胡锦涛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20xx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就做好调查研究作出系统科学的论述,20xx年xx月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又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书记还率先垂范,作出重大决策必调研,实施重大战略必调研,推进重大工作必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确保中国这艘巨轮始终把准方向、破浪前行。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上下重视、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比如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战略;
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农村大锅饭”。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看,面对的形势任务越是艰巨繁重、使命责任越是光荣伟大、风险挑战越是严峻复杂,越是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巩固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多数工作是新内容、新领域,也需要新方法,这就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哪摸“石头”?要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去摸,在各地具体探索中去摸,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去摸。

第三,从功能和作用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任何工作,都要首先认清所处的“时”、“势”和“事”。认清“时”,就是要有时代感,与时俱进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深入分析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认清“势”,就是要有方位感,分析形势、研判走势、把握大势,既要看到存在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又要审视面临的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握好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认清“事”,就是要有职责感,聚焦于我们两大方面主责主业,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牢固树立一切工作都要依靠调查研究的理念,真正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全过程。

首先,做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找依据。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决策快、决策准,很重要的就在于熟悉情况、经验丰富,平时用大量的时间去搞调查研究;
相反,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拍板、决策很慢,往往也是因为没有深入具体地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心里没底。为什么有的工作到基层就走形式、搞应付?这表象在基层,根子还在我们。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台的政策和举措“不接地气”,没有充分研究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

其次,破难题要靠调查研究找答案。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讲:“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到基层调查研究,“调”就是调取样本、调阅材料、调访群众;
“查”就是查实情、查问题、查数据、查来龙去脉;
“研”就是研机析理、研寻经验、研析规律;
“究”就是究其根源、究其实质、究其对策,以达到破解难题的目的。

再次,抓工作要靠调查研究促落实。正确的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正确的执行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既有当面问计,又有现场办公;
既要了解情况,更要解决问题;
既是联系群众,也是推动工作。我们的工作,既要抓政策,也要抓执行;
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有的认为主要任务是制定政策,落实是基层的事情;
有的认为打打电话、收收报表、看看报告,就可了解基层,不需要调查。这些思想和认识都是要不得的,说明眼睛里没有看到问题,脑子没有去琢磨事。比如防止返贫监测,我们提了不少要求,具体怎么落实?各地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探索?我们怎么指导落实?不去调查研究,我们也是“瞎子”,最后推动落实只能是“瞎子牵瞎子”。规划财务司的同志在这方面调研很深入,也很有成效。大家要向他们学习,抓落实就要下深水、抓活鱼。

二、如何把握调查研究的特点

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特点,区别事物主要是区别特点。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搞好调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李瑞环同志说,要学哲学,更要善于用哲学,反复出现的东西要从规律性里去找答案。乡村振兴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具体说至少有六个特点:

(一)政治性。所谓政治性,就是不能偏离正确政治方向。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每项工作都有政治。正确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认真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践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从政治上来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工作,就要把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要求贯穿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确保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时代性。什么是时代?时代就是不断前进的实践。调查研究要使主观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解决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就是要坚持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注重立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情况新趋势;
回应时代关切,就是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解决时代问题,就是要观大势、谋全局,注意研究我们工作与中心工作、大局工作有密切关联和影响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英明决策。我们作为落实者、执行者,就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把准战略考量,摸清现实需求,紧扣重点任务,答好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新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三)政策性。我们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能部门,重要任务就是调查研究、拟制政策、服务决策。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很多是要形成政策性文件,指导某一方面工作。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挖掘某一事物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有建设性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争取变为具体的政策,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比如,防止返贫监测、东西部协作、重点县帮扶、工作队管理、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来完善政策措施,指导推动落实。今后,要健全重大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机制,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前置程序,各司(中心)提交审议的重要政策性文件,要事先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决策科学性、实效性。

(四)针对性。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去调研。我们的调研工作要主题明确,必须围绕中心工作;
要抓重点,必须有所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抓热点难点问题,必须考虑决策需要、形势需要。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理清思路、破解难题,找到关键点和突破口,力争在“量”和“质”上都有显著提升。比如防止规模性返贫,涉及不少部委,我们最重要的抓手是在有效动态监测上求突破,及时掌握情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又比如乡村治理,是更大的课题,除了在面上有要求、有指导意见,还要花大量精力研究易地搬迁安置点、城乡结合部、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治理。要解决好诸如此类问题,只有有针对性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五)应用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是执行、落实机关,调查研究一切都是为了“用”。调研工作要紧扣现实需要,出发点是为推动工作管用、为科学决策管用,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调查研究只有抓住事物的“根”和“本”,调研成果才有使用价值,对策建议不能笼统含糊,结论观点不能模棱两可,措施办法不能泛泛而谈,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操作科学。我们凡是调研,要聚焦解决问题,开展针对性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这样的调研才是务实管用的。

(六)时效性。形势任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时机在变,调研动作要快,慢了就要误事,晚了就没有用。特别是对紧迫问题和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才能适应决策和工作需要。工作在变,领导的注意力也在变,调研成果要快,如果时过境迁、重心转移,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成果,即使写得再全面、再正确、再深刻,也为时已晚、难有大用。情况在变,调研成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调研跟进要快,打提前仗、有预见性,及时调整、完善,做到“时”和“效”的统一。比如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了,工作重心也有变化,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又比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标准是什么?怎么有效开展?还有工作队管理,队伍怎么调?任务派什么?如何确保发挥作用?等等。基层都在等我们拿出明确的意见。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拿出成果,指导面上工作,慢了就会影响全国工作进度。

三、如何抓好调查研究的实施

搞好调查研究,既要掌握认识论,弄清楚怎么看;
还要把握方法论,搞明白怎么干。根据我的体会,开展调研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这些阶段和步骤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脉络。在具体调研过程中,要根据调研题目的大小、紧迫的程度、组织的规模有所取舍。

(一)准备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把“功课”做在前头,不打无准备之仗。

1.先行学习。主要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做好知识储备,重点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学习掌握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学习了解调研事项的来龙去脉,学习借鉴与调研事项相关的做法和经验,做到上下左右的情况心中有数。

2.拟定提纲。调研开始前,要事先拟定调研提纲,列明需要了解的情况,提纲越详细越好。比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是大纲,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目,每个目下还可分若干细目。调查研究不是搞突击检查,调研提纲要提前发到被调研地区或单位,这样有利于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

3.搜集资料。主要是做到“两个了解”:一是对选定的调查对象要有一定的了解;
二是对调查的事项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里有底、胸中有数。比如,到市县调研,调研前都应搜集了解所到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基本情况。我感到,深入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调查研究至关重要,这些工作看似笨办法、实则是捷径,我们要不怕辛苦、不嫌麻烦,把准备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二)调查阶段。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主要任务是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

4.拉家常。最重要的是和气、亲热、自然,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对调查对象要有感情。要真心把基层干部群众当老师,诚心诚意抱着学习的态度,少说多听多问,不懂的事情虚心请教。态度不可太严肃,不要使人感到不好接近。二是对调研事项要感兴趣。感兴趣了才能让人感觉很亲近,才能认真去做、去研究,才不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三是提问要简单直白。语言要接地气,有“泥土味”,说大白话、说简单话,问简单问题、具体事情,不要故作高深让人听不明白,也不要油腔滑调让人瞧不起,民族地区还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5.讲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每个人的方法差异很大,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调查方式,可以采取开调查会、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调研、走访等。在完成一项调查任务时,这些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调查中要有主见,要同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调查中要完全独立自主,不要依赖他们。要善于控制局面,听调查对象介绍情况,当他说清楚了、说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头脑要清醒,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差不多了,没有搞清楚就一定要坚持问下去,不要稀里糊涂跟着别人的节奏走,防止“被调研”,确保调研越客观越好、主观判断越少越好。

6.抓典型。这是调查研究最重要、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同一类事物中选择典型来调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剖析问题。典型选择尤为重要,必须要事先对这类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典型的选取上,好、中、差三类典型都要选,在比较分析中找到之所以好的原因、之所以差的症结,以及由差转好、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需要指出的是,抓典型一定不要被“盆景”“样板”迷住了眼睛,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判断,看要看到“里子”、问要问到“要害”,分清哪些是“活的思想”,哪些是“包装的典型”,做到“雾里看花”清清楚楚。

7.勤记录。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都在减退。能当时记录的,即应随手记录;
当时记录不便的,事后即应记录。特别要注意记录一些观点、理由、数据和老百姓的土话,力求原汁原味、见事见人、活灵活现。

8.多讨论。讨论是一个交换信息、深化认识的过程,实质是间接调研。“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
一个点子交换一个点子,每个人就有了两个点子。”大家一起搞调查,要注意互相交流,白天同群众交流,晚上与同伴交流,特别是调研中遇到的问题要多讨论,通过思想的火花碰撞、观点的相互启迪,达到步步深入的状态。调查研究可以让人进入“场景”状态,精神紧张、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平时在办公室思考深入不下去的问题,在调研中一起讨论、挖掘,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9.善整理。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及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至关重要。整理工作应该紧跟在调查工作之后,而且最好就地进行。不足的补充,缺乏的增加,发现中间有矛盾的、不确实的,及时问清楚,给予校正,确保调查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出成果阶段。这是调查研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关键是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深加工”,确保形成高质量成果。

10.形成报告。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和精华的集中呈现和高度浓缩。调查研究后,重点是要做好调研报告起草、修改和转化应用。起草报告,一定要把握主题、重点突出,言之有物、论证有力,文字准确、生动朴实,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修改报告,重在对主题、观点、内容进行反复琢磨,加以增、删、改、调的工作,如此反复几次,方能定稿。转化应用,关键是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打通调研从认识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好的调研报告,不用长篇大论,关键是抓准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这是最重要的。邓小平同志在调查研究时,亲自动手撰写的调研报告文风朴实,分析精辟,见解深邃。毛主席曾幽默地说,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希望大家的调研报告不要干巴巴的,变成了写讲话、写文件,也要给人有“吃冰糖葫芦”的感觉。

四、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标准和质量的问题,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是一个永不懈怠、与时俱进的过程。

第一,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这既是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根本遵循、根本方向,也是提高调查研究质量的根本路径、根本方法。要把学懂作为前提,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保持在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自觉用以指导调查研究工作。要把弄通作为基础,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要把做实作为落脚点,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中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搞好调查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学好用好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在调查研究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学好用好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把握局部和全局、历史和现实、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防止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要学好用好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使调查研究根植实践、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第三,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围绕中心大局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忙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我们的调研是一个“点”,但是在调研中不能忘了全局,这是一个辩证关系,胸中有全局,调研才有方向。要围绕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列出调研题目,做到凡是该掌握的情况就掌握清楚,凡是该研究的问题就研究透彻,拿出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推动工作落地见效。要坚持和完善重点课题调研制度,确定调研课题要与落实重点任务、破解重点问题结合起来,评选调研成果要与转化应用成效结合起来,防止关起门来搞调研、为调研而搞调研的现象,坚决纠正研而无用、一研了之等问题。

第四,坚持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大敌。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持之以恒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要增强下马观花的脚力,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要增强明察秋毫的眼力,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捕捉亮点、抓住根本。要增强研机析理的脑力,多学习、多思考,脑筋一动、活水自来。要增强以文辅政的笔力,弘扬“短实新”的文风,出思想、出精品、出力作。

第五,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调查研究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关键在领导带头。要坚持局班子成员为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作表率、局机关为全国乡村振兴部门作表率,推动调查研究在系统蔚然成风。我首先要带头坚持,局班子成员要带着分管司、中心搞调研,司长、主任要带着干部搞调研,层层搞好传帮带、发扬好传统。一是人人都要过这一关。调查研究工作,无论是对领导者或被领导者,都是绝对必要的。过不了这一关,你的能力和水平永远上不去,你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永远上不去,也就难以胜任领导工作和岗位职责,增强本领就是一句空话。领导干部不搞调查研究,就会瞎指挥、拍脑袋;
一般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搞调查研究,机关待久了就成了“小官僚”,“温水煮青蛙”也就“废”了。二是自己多体验。调查研究不是什么高深理论,主要是实践,关键是靠自己身体力行。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才能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自己亲自调查研究以后,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经验体悟,再加以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得益就会多些,提高就会快些,进步就会大些。三是坚持下去。时时事事处处都有调查研究,有工作就有调查研究,关键是要时刻绷紧调查研究这根弦。调查研究是一件很辛苦、很费力的事情,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不是一个时期的突击工作,应当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工作,只有起点、没有尽头。不怕苦、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会有质的飞跃,一定会终身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感到,调查研究就是最好的学习,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践的学习。局机关全体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养成学思践悟的习惯,在调查研究中锤炼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精专高强的过硬本领、唯真求实的良好作风,激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大讲堂 振兴 大讨论 在乡村振兴大讲堂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论坛上讲话 在乡村振兴大讲堂暨 乡村振兴大讲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