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最新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十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4 13:0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十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最新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十篇)(范文推荐)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一

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只有13家,主要生产白厂丝、大理石板材,电解锰等初加工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销售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未能满负荷生产,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截止4月份,园区工业总产值7.46亿元,同比下降19.78%,工业增加值2.3亿元,工业项目实际投资0.13亿元,税收0.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10万元,完成任务2700万元的15.19%。

(一)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从上年9月以来因上游来雨量少,河水水位低,发电量大大减少,工业总产值也随之大幅度减少。

(二)广西忻城县宏图锰业有限公司,xx年由于电价过高再次申请停产至今,成本价格倒挂,恢复生产需待运营成本降低或产品价格回升。

(三)广西忻城大塘贤明石材由于原矿山资源枯缺、忻城兴城石材有限公司也由于资金断链、广西忻城宏德石材由于市场不景气产品没有销路,处于停产状态,其他石材企业生产也是断断续续,生产经营不正常,无产值。

(四)广西昊天钙业有限公司虽已进驻思练工业园,但由于征地原因到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原因也是征地难,国土部门无法落实土地给企业。

(五)我县丝绸行业企业共5家,都有意向扩大生产线,但是因用地未能得到解决,因此产值一直不能提高。其中忻城县玉蚕丝绸有限公司综合加工项目已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于去年7月已投产6组生产线运营。第二期项目4组生产线正在安装落实当中。该公司有意向再扩大规模,但项目推进缓慢,原计划用地30亩,现在还有12亩地因征地补偿问题没能落实。

(六)广西洪渡木业有限公司少数民族家具和人造板加工项目、柳州市博隆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种植加工项目自xx年入驻红渡工业园,但由于资金欠缺,项目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4月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10万元,为项目尽快落地提供了保障。一是玉蚕丝绸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场地硬化及厂棚搭建项目建设;二是忻鸿车辆检测中心投资60万元,进行围墙建设;三是投资100万元,进行忻城县城南新区教育路项目建设;四是忻城冠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进行场地平整。

(二)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推动实现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xx年上半年,园区内新开工的项目有玉蚕丝绸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和广西铭圆铝塑家俬有限公司家具加工项目。

(三)积极配合规划项目实施。xx年,来宾市利用我县、合山市资源优势,推动来宾市合忻碳酸钙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碳酸钙产业。工管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实施。

(四)围绕现有企业抓服务。一是加强闲置及低效土地的清理。加大对停产企业绿源公司、村姑农业发展公司和金宏昕公司的清理整顿力度,由政府收储再对外招商。二是帮扶企业挖掘潜力,做大规模,积极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五)落实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工管委坚持每月深入园区2次以上,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例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齐。园区路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仍待完善,三废治理压力大。石材企业的废浆渣和缫丝企业的污水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排污问题日益突出。

(二)工业储备用地不足。园区工业用地储备不足,招商引资项目无法落地。

(三)园区班子建设有待加强。根据忻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忻城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忻编字〔20xx〕12号),核定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职2名。目前管委只有主任1名且由县经贸局副局长兼任,尚未配备副职。

(一)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园区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合推进红渡工业园北巷码头进港二级路、污水处理厂和城南工业园排污管道、路网项目建设。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确保在建项目如期投产运营。继续做好桑蚕茧丝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期工程项目、莫老爷养生堂建设项目、洪渡木业有限公司少数民族家具加工项目、忻鸿车辆检测中心项目和博隆百香果加工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如期投产运营。二是力争新建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做好碳酸钙深加工、牛肉深加工、中亚不锈钢制品加工、特色生态农产品(桑葚)研发开发等项目入驻园区的前期对接服务工作,力争尽快落地开工。

(三)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及时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跟踪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落实情况,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和项目开工建设。

(四)围绕配套服务抓建设。理顺一区三园的管理体制,按照《忻城县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管理办法》,抓好标准厂房已入驻企业的管理,切实做好物业费和租金的收取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二

xx年,工管委主动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坚持以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与管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

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只有13家,主要生产白厂丝、大理石板材,电解锰等初加工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销售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未能满负荷生产,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截止4月份,园区工业总产值7.46亿元,同比下降19.78%,工业增加值2.3亿元,工业项目实际投资0.13亿元,税收0.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10万元,完成任务2700万元的15.19%。

(一)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从上年9月以来因上游来雨量少,河水水位低,发电量大大减少,工业总产值也随之大幅度减少。

(二)广西忻城县宏图锰业有限公司,xx年由于电价过高再次申请停产至今,成本价格倒挂,恢复生产需待运营成本降低或产品价格回升。

(三)广西忻城大塘贤明石材由于原矿山资源枯缺、忻城兴城石材有限公司也由于资金断链、广西忻城宏德石材由于市场不景气产品没有销路,处于停产状态,其他石材企业生产也是断断续续,生产经营不正常,无产值。

(四)广西昊天钙业有限公司虽已进驻思练工业园,但由于征地原因到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原因也是征地难,国土部门无法落实土地给企业。

(五)我县丝绸行业企业共5家,都有意向扩大生产线,但是因用地未能得到解决,因此产值一直不能提高。其中忻城县玉蚕丝绸有限公司综合加工项目已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于去年7月已投产6组生产线运营。第二期项目4组生产线正在安装落实当中。该公司有意向再扩大规模,但项目推进缓慢,原计划用地30亩,现在还有12亩地因征地补偿问题没能落实。

(六)广西洪渡木业有限公司少数民族家具和人造板加工项目、柳州市博隆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种植加工项目自xx年入驻红渡工业园,但由于资金欠缺,项目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4月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10万元,为项目尽快落地提供了保障。一是玉蚕丝绸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场地硬化及厂棚搭建项目建设;二是忻鸿车辆检测中心投资60万元,进行围墙建设;三是投资100万元,进行忻城县城南新区教育路项目建设;四是忻城冠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进行场地平整。

(二)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推动实现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xx年上半年,园区内新开工的项目有玉蚕丝绸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和广西铭圆铝塑家俬有限公司家具加工项目。

(三)积极配合规划项目实施。xx年,来宾市利用我县、合山市资源优势,推动来宾市合忻碳酸钙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碳酸钙产业。工管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实施。

(四)围绕现有企业抓服务。一是加强闲置及低效土地的清理。加大对停产企业绿源公司、村姑农业发展公司和金宏昕公司的清理整顿力度,由政府收储再对外招商。二是帮扶企业挖掘潜力,做大规模,积极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五)落实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工管委坚持每月深入园区2次以上,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例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齐。园区路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仍待完善,三废治理压力大。石材企业的废浆渣和缫丝企业的污水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排污问题日益突出。

(二)工业储备用地不足。园区工业用地储备不足,招商引资项目无法落地。

(三)园区班子建设有待加强。根据忻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忻城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忻编字〔20xx〕12号),核定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职2名。目前管委只有主任1名且由县经贸局副局长兼任,尚未配备副职。

(一)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园区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合推进红渡工业园北巷码头进港二级路、污水处理厂和城南工业园排污管道、路网项目建设。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确保在建项目如期投产运营。继续做好桑蚕茧丝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期工程项目、莫老爷养生堂建设项目、洪渡木业有限公司少数民族家具加工项目、忻鸿车辆检测中心项目和博隆百香果加工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如期投产运营。二是力争新建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做好碳酸钙深加工、牛肉深加工、中亚不锈钢制品加工、特色生态农产品(桑葚)研发开发等项目入驻园区的前期对接服务工作,力争尽快落地开工。

(三)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及时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跟踪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落实情况,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和项目开工建设。

(四)围绕配套服务抓建设。理顺一区三园的管理体制,按照《忻城县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管理办法》,抓好标准厂房已入驻企业的管理,切实做好物业费和租金的收取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四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7%,居全省第二位。6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达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10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20xx年全市r&d经费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r&d占gdp比重为1.35%,较上年度提高0.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完善《市科技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二是举办读书班,认真学习《选编》《纲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次,到xx县板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9篇,认真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支部、党小组讲专题党课。四是开展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坚持眼睛向内,相互咬耳扯袖。融合推进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和专题整改,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和成员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清单”,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五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

(二)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已于20xx年12月1日实施。二是出台《淮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突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17场次。四是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各类政策宣讲会、产学研用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16场,服务企业600余家,发放《政策汇编》等资料20xx余本。五是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四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及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势头良好;
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已通过初审。二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xx年度全市184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计32944.81万元,减免税额8236.2万元。审定20xx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3596.9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2605.6万元,县区共同配套承担991万元,即将兑付。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获批6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8家。四是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新认定“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纳入局权力清单范围,简化办理流程,营造良好引智环境。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一是1—10月,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6件。截至10月份,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35亿元,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增市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

(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162个,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覆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5场,培训人员1500余人,帮扶贫困户2436户,推广实用技术62项,推广新优品种42个。二是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寿县瓦埠镇铁佛村“双包”工作,实现脱贫240户493人,贫困发生率由7。94%降至0.36%。

(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认真学习,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二是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三是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进省委巡视我市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召开20xx年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五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主要表现在:全社会r&d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紧密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能力相对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还不够振奋。原因分析: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营环境发展变化,我市大多数企业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研发投入增长乏力;
创新型龙头企业缺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个别项目上或临时合作上,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结合;
创新型人才队伍不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缺乏创新型企业领袖和企业家,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不强,载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能力较弱。

20x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阵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r&d占gdp比重达到1。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

(一)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着力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取得新成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着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具有淮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快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任务。

(三)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高精尖科技创新企业,推进省级生物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矿用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

(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载体建设。推进国家高新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安理大科技园建设。建立大院大所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新中国成立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各类省、市级研发平台。

(五)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人才创新载体,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六)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加快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吸纳技术,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落实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50件。打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通道,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七)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争取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10个,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00场次,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全面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家。提升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壮大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
积极培育潘集农业科技园区,争取迈入省级队。大力提升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应用技术研发项目;
推进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确保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

(八)着力提升科技系统工作能力。提升全市科技系统“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加强学习和调研,打造一流的科技管理部门。深化县处级领导干部、各科室对接服务基层制度。特别是针对重点目标任务、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和跟踪推进。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五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7%,居全省第二位。6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达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10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20xx年全市r&d经费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r&d占gdp比重为1.35%,较上年度提高0.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完善《市科技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二是举办读书班,认真学习《选编》《纲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次,到xx县板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9篇,认真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支部、党小组讲专题党课。四是开展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坚持眼睛向内,相互咬耳扯袖。融合推进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和专题整改,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和成员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清单”,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五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

(二)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已于20xx年12月1日实施。二是出台《淮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突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17场次。四是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各类政策宣讲会、产学研用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16场,服务企业600余家,发放《政策汇编》等资料20xx余本。五是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四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及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势头良好;
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已通过初审。二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xx年度全市184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计32944.81万元,减免税额8236.2万元。审定20xx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3596.9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2605.6万元,县区共同配套承担991万元,即将兑付。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获批6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8家。四是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新认定“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纳入局权力清单范围,简化办理流程,营造良好引智环境。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一是1—10月,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6件。截至10月份,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35亿元,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增市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

(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162个,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覆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5场,培训人员1500余人,帮扶贫困户2436户,推广实用技术62项,推广新优品种42个。二是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寿县瓦埠镇铁佛村“双包”工作,实现脱贫240户493人,贫困发生率由7。94%降至0.36%。

(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认真学习,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二是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三是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进省委巡视我市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召开20xx年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五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主要表现在:全社会r&d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紧密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能力相对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还不够振奋。原因分析: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营环境发展变化,我市大多数企业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研发投入增长乏力;
创新型龙头企业缺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个别项目上或临时合作上,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结合;
创新型人才队伍不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缺乏创新型企业领袖和企业家,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不强,载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能力较弱。

20x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阵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r&d占gdp比重达到1。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

(一)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着力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取得新成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着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具有淮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快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任务。

(三)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高精尖科技创新企业,推进省级生物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矿用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

(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载体建设。推进国家高新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安理大科技园建设。建立大院大所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新中国成立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各类省、市级研发平台。

(五)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人才创新载体,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六)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加快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吸纳技术,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落实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50件。打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通道,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七)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争取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10个,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00场次,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全面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家。提升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壮大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
积极培育潘集农业科技园区,争取迈入省级队。大力提升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应用技术研发项目;
推进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确保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

(八)着力提升科技系统工作能力。提升全市科技系统“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加强学习和调研,打造一流的科技管理部门。深化县处级领导干部、各科室对接服务基层制度。特别是针对重点目标任务、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和跟踪推进。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的重要选择。是用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所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重视程度空前绝后,上升为我们党的战略高度,写入了党章。并且为农村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自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词,全国各地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开展了新农村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进程十分缓慢,收效甚微。

就xx村看来,我村近几年来围绕着特的现代化农业和生产经营方式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在村中的单亲及多子的家庭条件还是较为艰难。我到了村中居委会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将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做了全面调研,对纯在的问题和我的有点看法做了一个整理和汇总,该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此次得调查范围争对的是xx村270人,有效的基本其中男性占了72.5%;女性占27.5%。且高于60岁的老年人高达25.5%,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为15.2%。集中暴露两个问题,文化水平及留守老人。

1、就业岗位有限。与大城市相比,乡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就业渠道也比较单一,且发展机会少。这导致大学生们为了养家糊口离开自己家乡,到大城市里打工发展。劳动力从农村流失,让乡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的教育落后,很多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会选择把孩子带在大城市里。确实如此,乡村的教育,与大城市的教育是没办法比的。在师资力量,学校规模等方面,大城市的优势都是很明显的。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打拼,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样一来,别说中青年了,小学生以后都会选择大城市。因此乡村振兴的发展艰难险阻。

3、基础设施差。乡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像休闲、娱乐这样的都不能够适应人们的需求。现在的人们更是要讲究这样那样的完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在大城市中,有灯红酒绿,有着非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像这些都是乡村里面所缺少的。而在乡村里面,人们都是过着太阳出来就工作太阳下山就休息的生活,就是这种单调简单没有乐趣的生活,这让当今的年轻人适应不了。他们喜欢在大城市和朋友一起感受夜生活,吃喝玩乐,他们已渐渐地不再习惯乡村的生活。

4、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主力军,人才流失。目前很多农村都成为了“空村”,大部分的青壮年由于一直在外工作赚钱,就没怎么回来,这样导致了家里面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劳动能力差,对于建设新农村,也没有太大的概念。近年来的农村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影响了村民回乡发展。

1、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旅游持续发展。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持续发展乡村。农村那优越的自然风景是城市难以赶上的,是城市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乡村特色,吸引广大群众来乡村。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服务质量更优越。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参考资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高效交通。

3、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可以打造那些城市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可以把村民的房子改成游客在旅游途中的住宿;可以把农庄庄园打造成游客的休闲场所;还可以打造各种含有乡村特色的乡村酒店、乡村的度假旅游区等。整合城与乡的各种要素一起发展,打造更多的美好的有关于乡村特色的生活场景,让特色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它应有的生命力。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在中国,许多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各界名人,他们的出身都不是那么富裕高贵。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优秀的先天条件,而那恶劣的环境正好将他们打造得更加坚强,更加的有毅力。而中华人民基数本来就十分的大,其中占大部分的还是乡村里的农民。现在的中国富起来了,但那只是城市的富裕,只是少数部分人的富裕。乡村的富裕情况才真正决定了中国的富裕。人不能忘本,乡村是生我育我的家乡,即便乡村经济落后,但在我们有能力给它做出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尽其所能。

5、传承发展农耕文化。应当因地制宜,加强本地的文明建设在引进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将自身的文明发扬广大。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尽可能的保留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在脱贫的同时也注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让精神和物质双丰收。这样新的精神也可让地方的物质方面的到改善相辅相成。

这次调查让我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策略的重要意义。农村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如今我国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有的已经超出了一下较为知名的城市,所以也要开始着手于解决乡村城市二元化的问题,让农村和城市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七

作为农业农村局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本人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全局依法廉洁从政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氛围。

一是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完善了以党组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依托,有计划的自学为基础的学习组合体系,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8次,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3次,聘请党校老师专题讲座1次,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重点,造就业务精良的战斗集体。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次,深入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活动5余场次,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抓作风建设这个关键,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党风廉政专题片5次,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2次,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对分管部门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2次、开展“廉洁家访”2次,充分运用好制度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不断学习《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现象。对承办的涉及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等7项人大代表建议,专题研究、迅速落实,积极沟通、及时反馈,均得到了代表的认可,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新提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7万余亩,实现粮食总产2.56亿公斤;
新发展设施蔬菜125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
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全年生猪饲养量达34.7万头,生猪市场供应稳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特色杂粮8.5万亩,新发展设施果蔬749亩,车厘子3952亩,xx梨1475亩,花椒2.3万亩;
坚持质量兴农,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家、绿色食品13家,有机农产品2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三品一标”面积38.2万亩,占播种面积40%以上。5月1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对20xx年第一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进行公示,xx梨获“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

二是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利用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省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推动形成“三季鲜花开放、四季瓜果飘香”的休闲农业格局。截至目前,省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完成投资2.6亿元,开工项目13个,产业园核心区30栋日光温室已建设完成,连栋温室完成4栋1.68万平米;
“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已完成建设总工程量的95%,其余项目正有序加快推进建设;
加快粪污资源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72家养殖场建设,预计12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废物处理设装备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三是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增长。巩固提升梭椤沟沟域、同盟山沟域和凤凰山沟域,重点培育图河谷沟域和魏紫栖心沟域经济带建设,使沟域经济已成为我县现代休闲农业的有力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图河谷沟域和魏紫栖心沟域已完成投资1.8亿元,全县沟域经济总投资累计达7.8亿元,20xx年全县沟域内接待游客270万人次,总产值达8.5亿元,示范带动1.5万人就业,人均从沟域经济中获得年收入1.3万余元;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共培育省级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家庭农场90家,带动周边村民3.6万户、9万余人就业,户均增收20xx余元;
扎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全县20xx年新增返乡下乡20xx人,返乡创业累计2.5万人,带动就业17.5万人。11月25日,xx县作为全国“创20”成员单位之一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为河南省唯一。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八

布初村距苏甲乡人民政府19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南至乐居新河村,东至本乡梨园村,西至鲁甸新街镇,北至本乡梨园村、现有耕地面积5100亩,林地2200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全村有农户零星种植核桃板栗,但均没形成规模,养殖以牛、马、羊、猪为主,人均有粮510公斤,全村人均纯收入5500元。居住有汉.彝.两种民族、全村共有住户1159户,户籍人口4971人,全村建档立卡户236户1089人,2019年实现全村人口脱贫;
有党员47名。布初村两委专职人员7名,全村有1所完全小学,1个村级卫生室。

一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紧紧围绕驻村帮扶职责,结合本村实际,其具体做法是:

(一)严格执行管理规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

1.工作队员严格执行驻村工作纪律,驻村队员严格按照区乡村振兴局的要求,期间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2.察民情,压实责任抓乡村振兴。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年初,我们驻村工作队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一是实行干部分工负责制,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头上有目标。工作队3名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蔡凤翔:履行驻村工作队员职责,联系第1、2、3、4、5、6、7村民小组;
陈紫良:履行驻村工作队队员职责,联系第8、9、10、11、12、13、14村民小组;
李涛: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负责15、16、17、18、19、20、21村民小组。二是实行统分结合工作方法,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三是深入开展“户户走到”、“院坝会”“宣讲会”等活动,做到真乡村振兴、扶真贫。通过扎实开展“户户走到”和“敲门行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四是紧紧依靠村党支部,与“两委会”的工作形成合力。督促好干部每月开展一次遍访工作,及时了解低收入者家庭情况,防止规模性性返贫。

3.汇民智,落实政策抓乡村振兴。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根据和准则。因此,政策是管总的。只有学习好政策、弄懂好政策、依靠好政策、落实好政策,才能把精准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一是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制定的乡村振兴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广泛宣传,大力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政策水平、法纪意识和思想觉悟。二是通过多方渠道大力宣讲党和国家政策,不仅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还提升驻村队员各方面的知识。

4.解民忧,疫情防控抓乡村振兴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就地转换为驻村疫情防控工作队。一是广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防控知识和防控措施,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挂横幅标语5幅;
二是上门摸排返人员及密接人员。全村汉返人员人、密接人员人。三是搞好全村的疫情管理。耐心做好广大群众思想情绪的疏导及稳控工作,主动为民服务。

(二)真抓实干,谱写新篇章

1、对标创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建工作,带头落实五项制度,抓好五个基本,积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史的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重温党的历史,学习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堡垒作用。严格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对标对表规范了布初村党支部建设。协助党支部寻找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的突破口。

2.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

在工作及生活中,驻村工作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云南省“八必须、八严禁”、昭阳区“十要十不准”及工作队员管理等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警、自励,丰富精神生活,洁身自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

3.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

(1)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走村入户为村民激活电子医保卡、安装国家反诈骗app、金钟罩、云南健康码、指导群众操作政府救助平台微信小程序、对村民宣传反诈骗、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

(2)到农户家中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亲自示范教会村民操家理屋。典型事例:为本村20组郭光富家清理房前粪堆、并帮助其整理屋内物品。定期同村“两委”共同整治村内人居坏境,重点整治村内、公共场所乱堆放、乱张贴小广告、公共厕所脏乱、沿道路边乱设广告招牌等影响村容村貌的现象。

(3)为村民调解村内邻里矛盾,定期查看本村道路塌方情况,及时上报乡级相应部门,请求及时疏通道路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4)排查、统计督促、汇总上报外出务工返乡情况及疫苗接种情况,并带领村民进行疫苗接种。

(5)入户开展本村户厕摸排并指导安装、开展“三类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农村低保识别等工作。

(6)开展养老保险认定工作,两险收缴工作,为本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认证,同时宣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收缴工作,并帮助农户在手机上缴纳两险。

(7)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在村级人员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及时走村入户,入户走访了辖区内21个村民小组内居家家群众,并实行每月一走访,深入农户家中,体民情,察民苦。

(8)按时参加区、乡两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及会议安排,并及时同村“两委”在村委会召开相关业务培训及工作部署会议,按时展开相应工作、并按时按质完成上级要求的各类信息、表册等各种资料的编制和报送,全力协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临时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9)配合村“两委”开展贫困劳动力务工证明的收集及统计工作,进一步掌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及时开展研判并采取相应政策帮扶。

(10)按照区乡两级的要求按时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再走访再排查再化解工作,从十个方面深入了解农户住房、饮水、教育、产业、务工等基本情况,并将各包保责任人反馈问题统一反馈给村级,及时组织开展研判工作。

1、工作上不够主动、不够细致、不够全面缺乏争创一流的思想理念。

2、协调意识和能力不强。表现在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够,争取部门支持的力度不够,对上汇报工作的速度不够。

3工作仍存在不平衡,离广大群众的所期所盼还有差距

今后,我们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工作重点,做到“扶上马、送程”,把因病返贫、因自然灾害返贫、因产业不稳定返贫和“弱势群体”作为关注重点,做到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将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携手、并肩战斗,戮力同心、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把我村建设成为:万寿菊产业建设示范村,民风民俗淳朴村,人文环境优美村,社会和谐稳定村,生活幸福宜居村。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九

20xx年以来,南谯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区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南谯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南谯乡村振兴,现将主要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全区“三农”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总体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位列全市第二,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4.8%,排名第二,各项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二是“亮点多”,3个滁菊千亩示范片成功落地,申报施集为省级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涧春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评审,“滁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浦口-南谯”跨界示范区13平方公里农业示范区板块进入实操阶段,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立项审批工作,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乡村治理成功纳入省级试点示范,井楠精品民宿对外试营业,承办全市功能农业、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破土动工,制定出台《南谯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南谯区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等11个专项方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50艘船拆除工作已完成。三是“工作实”。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时调整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配置,常态化推进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工作;牵头制定《南谯区乡村振兴推进年行动方案》、《南谯区四个特色产业滁菊、茶叶、功能农业、麻栎发展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出台21个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现代农业发展奖补等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1.粮食生产保供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xx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6.78万亩,总产21.65万吨,累计种植蔬菜3.1万亩,生产各类蔬菜6.7万吨,水产品产量2.17万吨,肉蛋奶总产2.8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常态化开展蔬菜每日采收情况监测,与志成牧业等多家禽屠宰和餐饮企业做好对接,帮助养殖户缓解压栏困难;开展快速检测3900批次,检测样品4100个,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共开具860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计2400吨;全区已认证“三品一标”主体47家94个产品,“西涧春雪”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省级评审。

2.生猪稳产复能行动:制定《南谯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禁养区面积由原来约676平方公里缩小至约230平方公里。完善补贴政策,统筹市、区两级生猪生产临时救助资金53.6万元,同时启动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全区53个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猪场6家,12月份生猪存栏7.21万头,同比增长28.75%,生猪出栏15.6万头,同比增长9.09%。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6个养殖场“先打后补”试点,强制性重大动物免疫“三病五率”均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户的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到达100%,奶牛场的布病和结核病免疫密度到达100%。

3.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目前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受疫情影响,板材、食品、饲料等企业产值下滑,通过积极帮扶和融资,自3月起情况开始好转,至9月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7.6%,全市占比为6.1%,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5.8%,排名第二。滁州市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已完成项目立项,目前正在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发展;围绕滁菊产业,目前正与江苏、广东等地大型食药企业对接,谋划开展药(饮)品研(开)发;启动滁河沿岸“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编制与招商工作。

4.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印发《南谯区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20xx年南谯区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20xx年南谯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南谯区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南谯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村庄”和“最美庭院”认定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目标按时保质完成;深入施集镇井楠中心村指导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推进该行政村抓好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创建。同步推进乌衣镇黄圩村、沙河镇新塘村、大柳镇曲亭村3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补齐短板和弱项;谋划实施“一镇一村一带一园”(即大柳镇全域推进、姑塘村重点打造、滁河观光带沿岸村庄、施集镇井楠茶园周边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作为重点打造,引领和带动全区上下对标学习,奋力争先,营造良好环境整治氛围;评选最美村庄30个,最美庭院50个;加快实施改厕,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整改,截止目前20xx年农村户用改厕已经完成2145户,超任务数145户,其中贫困户改厕任务数164户,已竣工164户,完成任务数的100%,全区共排查出农村改厕问题1729个,已完成整改1729个,整改率100%;施集镇井楠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首期赵洼民宿示范院落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于5月份对外开放试运营,井楠乡村于9月份完工,一期项目于10月份对外开放营业。

5.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项目已完成,正待市级验收,共完成土地平整6030亩,泵站14座,砖砌渠道开挖12.79公里,塘坝清淤及防渗加固76座,配套建筑物678座,田间道路路基54.97公里,沟渠疏浚31.91公里;省20xx年度2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0.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施集镇片区(一标段)土地平整约1600亩。排洪渠清淤2100米,新建灌排土渠1500米,塘坝清淤3座;田间道路砼路350米,砂石路1900米,土路2800米;沙河镇片区(二标段)土地平整1260亩,排洪沟清淤800米,放水渠道2600米,塘坝清淤2座,田间土路6600米,砂石路1800米。20xx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分布在27个灌溉片区,涉及沙河、乌衣、章广、施集、珠龙、大柳和黄泥岗等7个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沟渠清淤、硬化,沟渠建筑物配套,塘坝清淤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

6.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推进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调优粮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稻虾米”“青谷粮油”“功能农业”等优质稻为代表的专用品牌粮食,全区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5万亩。发展优质高效蔬菜栽培,去年以来,南谯区新增及改造绿色蔬菜专供基地2000亩,引入食用菌加工企业1家,新增菌棒600万棒,“南谯栎菇”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逐年提升;特色果品“黄金梨”“珠龙莓”“麦饭石桃”等已打入“长三角”多个城市,目前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目前,南谯区还加快“长三角”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和都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南谯区还积极培育乌衣镇为“长三角”区域水产品特供基地,新增特种水产品基地1500亩,推广螃蟹、青虾、鳜鱼、小龙虾等优质水产品养殖,海宝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和金盛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养殖示范场。目前南谯区年销售优质水产品2.5万吨以上,80%销往“长三角”地区。

7.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施集水厂管网延伸65km,新增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困难人口0.47万人,完成覆盖20个自然村的珠龙水厂管网延伸70.0km和覆盖6个自然村的沙黄水厂管网延伸20.0km;提升西部山区抗旱能力,完成201口塘坝和15座水库清淤扩挖;13座病险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年度90余公里建设任务已完成。

8.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增核减审核工作,483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补助资金43.6万元,257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资金15.47万元。完成20xx年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统计、惠残民生工程绩效考核档案整理、残疾人评定残疾经费统计、结算工作;同禾康智慧养老公司签订”阳光家园”8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协议并已上门服务;完成对南谯区小学、中学、大学的残疾学生救助金进行发放,小学1.86万元、中学4.8万元.大学1.5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分别开展了读书送书、观看残疾人励志影片、唱歌比赛、游园、参观展览馆活动,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履约率及完成率,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履约率和老年人群的履约率,开展20xx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张浦郢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已完成建设任务,大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外演出舞台主体工程完工;“公益电影与院线电影整合改革”试点工作,井楠电影院已完工。

9.乡村治理融合行动:强化党建引领。13个基层党(工)委围绕六场硬仗制定“1+n”抓党建个性化清单,扩大范围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季度调度推进;摸排确定4个软弱涣散村和4个后进村,4个软弱涣散村由区级层面整顿(乌衣镇白庙村、施集镇杨饭店村、珠龙镇官塘村、黄泥岗镇唐庄村),4个后进村由镇级层面整顿(沙河镇沙河社区、腰铺镇二郎村、章广镇街道社区、大柳镇横塘村);全面落实村干部12条、村书记“四项制度”、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等激励举措,对村干部基本报酬重新测算,对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全覆盖备案管理,明确任职备案和履职备案的双重管理要求,共补齐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5名;完善基层自治。全面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将培育1镇八村打造省级治理试点,重点围绕村域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全区成立各类社会组织100余家,成员1100余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品牌。加快建设法治乡村。升级法治文化阵地,构筑普法大平台,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成功创建珠龙镇珠龙村等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乌衣镇红山村等2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施集镇李集村等3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截止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调解矛盾纠纷2115件,调解成功2103件,调解成功率达99.4%。努力构建平安乡村。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创建率分别达到90%和92%,创建无访乡镇7个,全区组建“1+4+n”网格员队伍630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优先兼任),网格员、党建网格员、网格指导员、政法网格员各1名,网格信息员若n名。截止目前,全区有村(社区)“两委”干部566人担任网格指导员,确定支部网格长40人,选聘其他各类网格员1890人。积极营造文明乡风。新增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125个、文化墙215处,18015平方米,通过文艺演出、搭建志愿服务宣传台、入户等形式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累计举办22场文明实践日活动,组织3名援鄂医务人员巡回宣讲,组织全国道德模范等约70余人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新增评选区级好人40组51人,文明实践在“疫”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0名,文明(最美)家庭30户,星级文明户10户,7组14人当选“滁州好人”,17户当选市级文明(最美)家庭30户,大柳镇、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施集镇孙岗村、珠龙镇北关村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珠龙镇北关村作为安徽省推报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单位。

10.改革试点推进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功进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机制创新统筹解宅基地闲置、管理缺失等问题,试点推进施集镇井楠村和章广镇太平集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井楠村将闲置“两宅”盘活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旅项目有机结合,已流转21户2600平方米闲置住宅,太平集村流转13户1280平方米闲置住宅新建中草药加工厂同步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与企业入股合作打造“诗意田园”木屋旅居营地项目,目前接待中心已动工。“引企入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57家,通过“联合+资金”“联合+指标”“联合+资源”“联合+产业”4种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土(林)地、人力等生产要素结合,引导本地农户实行劳务合作,共谋划村企联建劳务合作项目11个,涉及果蔬、粮食、茶叶等12个特色产业,工业类项目5个,预计投资额6.78亿元;区级从要素支持、资金倾斜、金融支持及产品销售4个方面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村企联建”优惠措施17条,目前已统筹各级财政资金超800万元,土地约200亩投入联建项目,带动全区29个村与44家企业实现联建,带动返乡农民创业项目9个,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650.47万元,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12个,其中100万元以上1个,63个村全部达1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篇十

为深入了解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基本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李秀侠副主任担任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工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出要高规格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其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按照统一安排部署,县发改委和县住建局分别牵头组织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最终确定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公司中标我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的积极配合下,编制单位收集了较为系统的基础性资料,并深入镇村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各镇村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潜力,为科学编制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两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交流合作,着力做好优质小麦和大豆种子繁育推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百善镇柳孜文化园、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老城石板街,韩村镇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双堆集镇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休闲旅游地,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品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突出做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切实改变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出台相关文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是加强文化宣传,培育文明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平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是依托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开放式党校向镇村延伸,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统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培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乡村治理引领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县人民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重点实施了城乡建设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同时,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放松,坚持精准施策,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扶贫,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整体看来,我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工作推进缓慢,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协调,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不够科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服务三农健康发展能力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县人民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范项目资金投入,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机遇,积极储备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村庄布点规划调整与实施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南部次中心、刘桥新城等集中区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推荐访问:工作队 振兴 乡村 最新乡村振兴工作队年度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报告(十篇)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