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10篇
【篇一】
近年来,xx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全面展开。
2020年的最后一天,时值隆冬,清晨分外严寒,可xx市黄铺镇陈桥村丰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种粮大户陈哲元和老乡们开动铲车,将今秋收获的一堆堆稻谷铲进“排队”装粮的卡车里。
农业现代化绘新篇
“国家粮库开仓收粮咯!”陈哲元十分喜悦。这两年,合作社不断推广水稻新品种,运用侧深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合作社积极为其他粮食种植户提供代种、代收、代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效。”陈哲元说。
近年来,xx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31.32万亩,建成专用品牌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打造2个5000亩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示范片。今年,该市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全年粮食作物总产20.62万吨。
碧绿的茶叶,金黄的瓜蒌,鲜嫩的食用菌、肥美的牛羊肉……丰富的土特产品增添了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
这个季节,走进xx有余跨越瓜蒌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定会有一阵阵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粒粒饱满的瓜蒌子经过烘干、调味、分装、打包后,变成了一份份傲人的销售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我们一年能卖出200万斤的瓜蒌子。”有余跨越瓜蒌公司常务副总李华介绍。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余瓜蒌公司通过优质种苗培育、瓜蒌籽原料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60余户瓜蒌种植户脱贫增收。该企业正积极推动瓜蒌全产业链发展。
xx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9年农业总产值45.1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3.38%。截至目前,该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平坦干净的村道、错落有致的砖房、整洁宽敞的广场……环境整治后,xx市梅城镇潘铺村焕然一新。
“潘铺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率,开展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潘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庭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x市以“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庄清洁行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1万户,建设1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全覆盖。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
“现在大家伙儿开始在房前屋后种点树、养点花花草草,美化居家环境。”郭南松说,乡亲们把村规民约牢记于心,体育和文化活动多起来了,文明的行为多起来了,好人好事多起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田野中吹拂。
这些年,xx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制定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以争创最美人物扮靓最美乡村。
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中全会精神让乡村干部群众感到无比振奋。王友庭说,村里将进一步注重美丽经济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借势天柱山旅游,把潘铺建设成为xx的后花园。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要起好步、开好局。”xx市农业农村局金泉水表示,xx将谋深谋细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等,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篇二】
近年来,xx省xx市xx县xx镇xx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新农村建设,围绕党建品牌化建设,开展“党建领航”行动,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特色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乐器制作产业发展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科学定位,走出了一条党建聚力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凝心发力筑牢基建精魂。投资700余万元,提升改造党员活动场所,建强党组织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总面积4500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党史纪念馆、“第一书记”纪念馆等场所,逐步成为集“党群、政务、商贸、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体系,成为社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的坚强阵地。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配社区副书记1名,党性教育活动常态化,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常态化,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开展“党员做榜样,献礼十九大”等专题活动,党员开展“亮身份、戴党徽、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党员公开进行“一句话承诺”,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愈加凸显。研究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理、办结反馈等规定,规范了服务流程,改进了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文化搭台,产业融合催生经济热点。xx社区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乡”“江北乐器第一村”“全市30个旅游特色村”,主要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二胡产销量占全国销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近年来,社区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抓住全省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有利时机,依托xx村作为“全市30个旅游特色村”、二胡制作专业村的平台,制定了“弘扬民乐文化,打造古韵二胡小镇”的发展规划。一期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展厅、二胡博物馆等场所,举办中国(xx)首届二胡文化节暨第三届二胡制作工艺大赛,开设网店30余家,“xx”“鲁杰”等两大乐器制作品牌名声远扬,乐器远销山西、陕西、河南等近20个省市。项
目二期室外二胡产业综合体,占地15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近期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室外演奏、培训、生产作坊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三期专业艺术体验综合体,计划投资1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品质的二胡家庭作坊和音乐民宿,用特色文化产业打响“特色旅游小镇”名片,积极创建“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民生攻坚,项目改造创建美丽xx。整合各类资金2200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农田水利、文化惠民、爱心助学等21项民心工程。社区先后硬化村内道路7.2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2.7公里,栽植绿化苗木3.8万株,安装路灯326盏,架设供电线路4300米,改厕225套,疏通下水道2.8万米,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处,改造村级办公场所6处,建文化广场6处,改造汪塘3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修桥1座、蓄水坝1处,新建多媒体教室1处,图书室2处,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扶贫扶志,累计开展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健康义诊等活动20余次。
此外,xx社区精准引入扶贫产业,通过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拱棚,带动老百姓种植蔬果、菌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陈邵村、前海沿村、xx村等均有不同规模的大棚和拱棚,共计300余亩,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西瓜、香菇、蘑菇等新鲜蔬菜瓜果深受市场欢迎,“绿色无公害、订单式种植”不仅打响了品牌,更是富了百姓腰包。
【篇三】
xx省xx县聚焦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行“循环党建”模式,以党建循环推动发展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质量效率最优化,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水平。
坚持组织共建、循环运行,构建区域化引领格局。统筹5个村和2个企业党支部、196名党员,组建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党总支,纵向建立组织建设、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等6个功能党支部和10支党员攻坚服务队,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格局。党总支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利益联结、文明创建5项任务,适时组织功能党支部、攻坚服务队深入7个党支部,循环开展服务活动、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在示范区循环流动。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1:3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196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23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960余人次;依托2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43人,“1+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92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活动共抓、循环开展,健全协同化引领机制。建立活动联抓机制,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每季1次政策宣讲、半年1次述职评议、每年1次党建拉练,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实起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组织协调抓总、农户土地入股、企业提供种苗、协会培训技术”模式,发展漆树5000余亩,种植黄精4000亩,成立专合社5个、产业协会6个,村集体年收入20余万元,村民年增收240余万元。建立服务发展机制,村(企业)整体联动,循环到各党支部开展阳光党建、廉政窗口、农技科普等服务。
坚持和谐共治、循环推进,实现最大化引领效益。深化文明创建,组建乡贤队伍、文艺队伍、志愿队伍,循环开展孝老爱亲、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移风易俗活动,5个村和2个企业成功创建市县文明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治理章程,健全议事决策、纠纷调处等机制,成立“卫生维护队”“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10余个,循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格局。深化成果共享,建设300亩文化主题公园,修建漆彩缤纷、茶马古道、等景观8组,整治微田园560处、绿化庭院8600平方米。
【篇四】
xx省xx市xx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主心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兴村担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推进支部核心工程。深化“星级评价”达标创建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评价重要内容,2017年共评选出“五星级”村党组织44个、“四星级”129个、“三星
级”98个,营造了“学比赶超”氛围。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设置矛盾调整、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倡导等8各岗位,全区1.8万名农村无职党员实现了“有岗有位、有位有为”。去年以来,共投入900多万元大力推进32个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以省定贫困村、红色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调整撤换了11名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累计有212名村干部完成了大专学历提升。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派选了122名优秀区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共选拔配备了412名,其中35条贫困村配备了36名,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注入了源头活水。
全力培育兴村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驱动工程,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9期635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850份。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吸收“人才回乡、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去年以来,选聘了54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131名大专以上学历“候任村干部”到镇村任职。结合临海经济、山区特色等产业需求,注力滨海渔业人才孵化、沉香产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40人,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9人,经营主体带头人131人;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三农”专题培训1540多场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3.6万多人次。
【篇五】
近年来,xx省xx县xx镇紧紧围绕“优化提升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创新党建+新模式,厚植农村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强“党建+产业”,提升带动力。依托村级党组织,结合各村特色优势资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合作社,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充分激活产业发展
潜力。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规划发展思路,坚持“长短结合、短期优先”的原则,着力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的新模式,不断释放产业红利,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用美丽乡村托起美丽经济,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学可复制的样板,通过“党委示范引领、基地辐射带动”,进一步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做优“党建+治理”,提升引领力。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组织。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传播、环境卫生整治评比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绩赢得群众拥护,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大入户、大走访”活动排查涉黑涉恶线索,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做实“党建+民生”,提升保障力。坚持乡村振兴,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坚持规划引领,明确村庄建设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提升乡村道路、供水、环卫、污水处理等一体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着重整治主干道路、背街小巷、垃圾站点环境卫生,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配套,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倡议书入户宣传活动,强化村民文明意识,有效改善辖区环境面貌。对各村基础设施提升进行登记造册,将其纳入今明两年重点工作计划,协调各方,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使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美丽宜居。
做好“党建+服务”,提升先锋力。规范运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完善村干部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公布值班人员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办理事务。加强“四支队伍”在岗履职情况监督力度,践行服务宗旨,收集群众需求、方便群众办事,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各村党群活动中心,加大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村内生活困难家庭的关爱力度,打通与真正需要帮助的村民之间的距离。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们专业能力强,本地情况熟的优势,用志愿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篇六】
多年来,xx一直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该走怎样的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小康”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xx市在农村产业、回乡人才以及生态文明等都逐渐发生了变化。
乡村振兴,xx正在实践中前行。“以前农村人都想方设法逃离,要成为城里人。现在的农村山清水秀,现在回到农村去,是多少城里人的梦想。”一位受访的地方官员向记者说,这些年,xx农村环境变得很优秀,农业也逐渐产业化,农民的收入高了很多,“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
多年来,xx一直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该走怎样的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小康”生活。
前行乡村振兴,xx正在实践中前行。
农业转型升级助乡村振兴
在xx市xx镇牛角湾村六组的村主干道边上,有一栋落地玻璃的房子明显不像家居村屋,事实上,这正是xx九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所在地。
这座办公楼外是一口大池塘,公司负责人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池塘里养了优质的甲鱼,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依托乡村生态零污染的优质水资源,采用天然中华鳖亲本进行自繁自育,投喂以配套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主,蚯蚓、小鱼虾、福寿螺等鲜活饵料为辅,甲鱼品质天然,肉质上乘,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
xx九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总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800余亩,以生态甲鱼养殖和名贵苗木种植为主。有生态甲鱼140余亩,名贵苗木3万余株。其中生态甲鱼养殖配套水面120余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
“在市镇村几级的指导下,以公司加合作社的模式,稳步发展,带领当地父老乡亲,朝着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努力描绘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公
司负责人说,承包了村民的土地,他们获得了租金,还雇他们为劳动力获得报酬,平常周末节假日还有市区的人过来垂钓,带动村民的农产品销售。
xx镇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打造“一村一品”的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等。发展以xx村桃花谷、宁南村休闲农业体验、八石村鹰嘴石风光、双盆“湘一”xx鸭基地、花果山村慢生活和“杨柳湾”千张皮、杏村黄金贡柚基地、牛角湾湘军故里、“双建村皮影之乡”等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引进外资促动集体经济发力;发展新风村日本野漆树和孝素基地、永兴村千亩粮食基地、金农村偕乐社区两千亩休闲观光走廊、将军村千亩紫薯基地以农业集约化经营为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枫木桥黄花梨基地、古南桥五千亩油茶基地、竹田村千亩黑茶山体经济的村级特色绿色环保农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创收。目前全镇已实现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
xxxx生态农业是转型升级打造三产融合品牌的一个典型。从xx美食到xx农业,又从xx农业到xx休闲旅游、精品民宿。2013年1月成立至今,xx的经营项目不断丰富、升级,包括了生态种养、产品加工、物流集配、直销餐饮、观光休闲、旅游接待、学农实践、会务度假、科普教育等,从最初为实现大成桥当地从地下煤矿资源向地面生态农业的发展转型,到如今发展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丰富的xx生态农业园。多年的坚持和努力,xx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条,以种菜、制菜、运菜、贩菜、炒菜五个环节,阐释生态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xx走出了一条通过农业转型升级,打造xx品牌,提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路子。
从2013年起,xx生态农业园以公司的形式,分批与xx村120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和劳动合同,共租赁了1400多亩水田或山地,聘用了当地500多位农民在农业园工作。根据协议,村民每亩田地可获得每年300元的租金,根据田地实际使用情况,还可获得每亩每年500元到1200元不等的分红。村民租金加上务工收入,一年能赚30000多元。
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辐射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带动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第三产业,成了推动“xx”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驾马车”。
目前,xx村共有40余户民房被改造成标配的农家客栈,屋主当起服务员,每月
固定工资20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房屋入住率高,还有入股分红。在xx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xx眼里,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闲置房屋、农业传统技艺等闲置资源是“三宝”,盘活了才能事半功倍。xx生态农业,从种菜养殖基地,转型升级为三产融合的农、旅、购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突破8000万元,园区种养加工、物流配送和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吸收和接纳当地各类劳动力500余人,间接带动当地近3000户农户,当地农户增收每户年平均在28000元以上,间接带动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8000元。
xx说,现在的xx,面对市场,有了坚实的核心竞争力,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盈利模式。做好休闲农业其实确切地来讲,是通过一、二产业来保障我们的第三产业的一个需求,通过第三产业来提升一、二产业的附加值。
2020年以来,xx市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整合资源要素、发动党员干部、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xx村集体平均收入达23.56万元,其中收入超20万元以上的村有157个,超额完成年度提质提档任务。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早在2018年,xx市委市政府就通过发文强调,要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优质稻、花猪、烟叶)、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引进人才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等为重点促产业振兴,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近几年里,xx坚持农业优先发展,重点围绕花猪牧业、优质水稻、有机茶叶、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引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合作经营,充分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种养模式,全面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xx共发展万亩辣椒基地、4000亩蓝莓基地,种植生产烟叶9万担、茶叶5.7万亩、油茶13万亩、蔬菜6.8万亩,带动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xx坚持专业人作专业事,大力引进绿城、正大、绿港、金阳等现代农业头部企业入驻xx、投资项目、发展生产,实现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截至目前,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66.7亿元,不仅实现短期增产增收,而且有效推动农
业转型升级。近年来,xx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依托其在种养技术、专业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争取市属国企下乡建设标准化养殖场,以租赁形式实现正大集团、市属国企、村级集体等多方合作。
xx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非常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村书记、主任是乡村的“带头人”。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雁”,一个好书记对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2014年3月,xx村经过村里党员的一致推选和乡党委的考察任命,在外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黄立平成了xx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之日,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全村百姓的庄严承诺,“既然大家选了我,我就踏踏实实做点事,而且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上任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众,摸清底数,通过实地走访,他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贫穷落后、群众求变的渴望期盼,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为群众做点事的决心,初步理清了今后村级的发展思路。
四年来,正是在黄立平同志的带领下,支村两委一帮人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转变群众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宜居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发展势头喜人。
以2014年和2017年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把年纪偏大、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的村干部逐步换了下去,把群众认可的好人、能人、热心人、正派人、威望高的人“五种人”选任村支两委成员,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同时,通过“三会一课”、每月集中学习,重点加强新时代农村改革、现代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乡村治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支村两委成员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发展的能力。
支村两委一帮人始终重视村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抓好后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力争把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愿奉献的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四年来,发展党员8名,其中2名80后走上了村干部“岗位”,1名80后聘为村干部全面参与村级事务,形成了支村两委老中青优化搭配,让党的基层事业源源不断地有接班人。同时,在召唤优秀青年农民回乡创
业、反哺家乡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实施定向精准培养,以培养模式创新带动培养质量提升,使他们早日成为家乡建设的中坚力量。
xx村之所以能从原来的“有女不嫁xx,山多田少是哭形”蜕变为了今天的“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也正是得益于选出了一个好的带头人、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从而打造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村级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xx市委办领导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道,村级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村民是否有较强的获得感,整个村子是否和谐稳定,关键就在于这个村党组织强不强、干部得力不得力;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深入实施,中央确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一群“领头雁”作为根本保障。
【篇七】
面前是规划齐整的巷道、粉刷一新的房屋、设施一应俱全的党员活动中心,身后是新搬迁的房子、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这是日前xx举办抓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暨“三基建设”xx现场观摩会时,党政干部一班人在xx村村级活动广场看到的一幕。
2018年,xx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农村五项改革,坚持“围绕党建抓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用巨椽之笔描绘出党建、发展之花并蒂开放、交互辉映的乡村振兴图。
党建+队伍建设,党组织活起来
xx村村党支部坚持把抓党建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七化”行动,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幼儿园,成立xx村朝峰苗木经营合作社,广泛开展争创“美丽庭院”“星级卫生户”等主题活动,营造起文明和谐的民俗乡风。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近年来,xx抓党建,既注重塑魂又着力塑形:软件建设方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开通人才绿色通道,首选政治好、能力强、作风过
硬的大学生、年轻人、新乡贤担任村支两委,让他们进入党校课堂“强筋壮骨”。同时,深化“每月一主题”党日活动,坚持“五项制度”,强化党员队伍日常管理,注重“两个突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硬件建设方面以推进“支部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经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标准化、教育培训常态化、引领发展长效化”“七化”建设为核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落实专项经费用于“三基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五小”基础设施建设。
xx村党支部坚持用文化做内涵、建书香支部,每年选树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典型,为夯实基层堡垒、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氛围。
xx村以教育设施为依托、文化设施为阵地,每年举办“关公文化节”、篮球、书画、朗诵等比赛,增强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2018年以来,xx选树出48个党建综合示范点,通过村“两委”换届,实施“凤还巢”计划,共有108名在外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他们求真务实、敢想敢干,年初许诺、年中践诺、年末兑诺,呈现出争先恐后干事业、砥砺奋进谋发展的良好势头。
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强起来
xx镇xx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村社一体化’壮大集体经济”为发展理念,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筹资22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2座草莓大棚,成立xx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创立了“xx草莓”品牌,实现集体收益、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共赢。
xx镇xx村“两委”班子利用本村原有废弃窑洞,建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基地、植物迷宫及日光温室项目,用“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xx村党支部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还原了革命老区廻马岭原貌,使之成为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周边县市党员干部前来学习,带领村民吃上了“红色旅游饭”,为集体经济引来源头活水。
“手中没有米,叫鸡也不来。”2018年以来,xx多方取经调研,积极探索,根据各村实际,在全县推行村社一体化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指导各村党支部立足优势,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党支部+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有针对性地发展起“城郊型”“种养型”“服务型”等类型的村集体经济,盘活了集体资源,涌现出横东村牛羊养殖合作社、冷口乡平道村花椒种植合作社、郝庄乡上吕村种植示范园等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农村党支部。目前,xx189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已全面破零。
党建+脱贫攻坚,群众富起来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x,56岁,家里5口人,种植蔬菜大棚时,因缺资金致贫;2016年,在帮扶下,xx种植大棚蔬菜脱贫,现有5个蔬菜大棚,2018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
2015年,面对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和患有大病的老人,家里资金入不敷出的窘境,在帮扶责任人、县委书记王宏伟的鼓励下,在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xx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蔬菜大棚外出学习,并在归来后包租了村里的3个大棚,第一年大棚纯收入就达3万元,顺利脱了贫。2017年,他用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再承包2座大棚,加上地里种的粮食收入,xx不仅当年还清了借贷,一家人年均收入还轻松达到了万余元。如今,他不用出门打工,自己在家门口就当起了万元户,忙时还雇人干活,自己做起了老板,最让他高兴的是——“两个儿子娶媳妇的钱是足足的”。
临近年关,66岁的xx在新盖的单元楼里,正哼着小调和老伴在客厅喝茶唠嗑。今年他们一家3口人不仅住进了县里的贫困户集中安置小区,还享受到了医疗“136”政策。“县里和村里还让我们加入养牛合作社,年年分红,再加上儿子的务工、养老金、退耕还林补助、护林员补贴,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余元,现在我们的日子真是好啊。”xx爱人快人快语。
和xx家一样,续鲁峪村73户175位建档贫困户已全部搬进新居,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自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吹响后,xx响应号召,以党建为龙头,举全县之力,摘穷帽、拔穷根,改穷业、换新颜,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搞清情况,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找准致富路子、帮扶措施、脱贫时序,靶向脱贫。深入开展产业扶贫行动,加大财政和金融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脱贫持续性和稳定性,坚持鱼渔兼授,志智双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千方百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谱写出了一支支脱贫致富曲。
党建+乡村文明,幸福指数涨起来
在xx镇北册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庭院,太阳能路灯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砖头围起的绿化池……这与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有天壤之别。
“原来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到了下雨天,一踩一脚泥,晚上村里黑漆漆一片。你看现在,水泥路面修得多平整,到了晚上,还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在路灯下散步,在文化广场上跳舞。”今年70岁的xx告诉记者,他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这两年的变化比得上之前40年的发展变化。
村民溢于言表的喜悦、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是对xx党建工作最中肯的评价。为了答好乡村振兴的考卷,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该县实施了农村党建“十强百进”行动计划。即从全县选树出28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好、“两委”班子好、党员队伍好、集体经济好、脱贫攻坚好、产业示范好、村容村貌好、乡风文明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好、党建活动资料好的特色党建综合示范村,在农村大力开展党建提升行动,强化培训,提高“两委”干部待遇,规范支部政治生活,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做到由点带面,促进全县农村党建工作齐头并进、齐头向好、美美与共。
文化兴村的xx村、红色资源兴村的xx村、产业兴村的下高池村、易地搬迁兴村的山底坡村……如今,走进xx的各个村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的美丽画卷。
【篇八】
近年来,xx省xx满族自治县委抓实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为乡村振兴发展增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摸底调研,培养有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编进县委全会工作报告,纳入县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县委组织部研究落实新时代“三
向培养”工程“前半篇”的具体措施。通过鼓励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流”,拓宽培养对象选拔视野,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后继乏人”问题。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督导,组织召开推进会议四次,督促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以“对党忠诚、对乡村振兴发展负责”的态度推动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做深做实。将“三向培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督查考核村干部“千分制”考核,督促各乡镇党委建立包村到人机制,履行对村党组织推荐选拔培养对象的督导责任,落实联系帮扶工作要求,对擅自简化程序、降低选拔标准的一律推翻重来,并按照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研判后不适合继续培养的一律及时淘汰,严把培养对象入口关、质量关,推动形成严密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确保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和目标推进。
政策扶持,培育有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制作“归雁圆梦”系列宣传片3期,帮助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依托现有的“三向培养”创业典型,筹建扶持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孵化基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返乡创业人员“开好局、起好步”。截至目前,已有128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实现返乡创业,其中73人被纳入初级培养对象。在扶持、服务培养对象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整合人力、资金、项目、培训“四类资源”,坚持“四个优先”,为培养对象产业增效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帮助申请惠农贷、创业贴息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资金支持;优先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用地等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优先帮助申请设施农业建设、农机购置等补贴,降低创业成本;优先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技术指导、实用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充电加油”。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培养对象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3256.8万元,土地1106亩,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外出考察、购销服务等298人次。
典型示范,培养有成果。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丰富载体形式,引导培养对象参与村“两委”换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并通过评先推优、参政议政、典型引路等方式,激励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增至951人,其中508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72名“三向培养”对象担任“一
肩挑”,共发展脱贫攻坚相关产业项目277个,解决就业岗位3995个,带动1586名贫困村民增加稳定收入;762人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动,引领身边村民自觉维护居住环境;74人志愿参加“三治”融合试点村服务队,有效推动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篇九】
今年以来,xx壮族自治区xx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四个注重”为抓手,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注重建强党支部堡垒。该县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优化组织设置、扛牢政治责任、严肃组织生活,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按照《xx县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基层支部的队伍、活动、阵地、制度、保障“五个基本建设”,11个党建指导组落实“一月一巡查一督导”制度,把活动场所细看一遍、工作台账细翻一遍、面上工作细问一遍、存在问题研究一遍、整改落实跟踪一遍等“五个一遍”,并下达整改通知书,作为党建核查验收、专项绩效考评、评优评先条件、组织约谈和处理、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和依据。目前,该县深化拓展“固定党日+”“一句话承诺”“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制”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做好标准化规范化验收工作,全县940个党支部已经完成达标711个,占比75.64%;共调整干部6批次139人,发展19名党员。
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该县通过每季度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对每一个集体经济项目从调研、立项、申报、实施、验收、运行等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引得进、快投产、能见效。为确保2020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13个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确保650万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其中12个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实现资金的保值升值。争取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扶持39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与晶桂禽业有限公司合作养殖蛋鸡、发展淡水龙虾养殖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截止目前,该县集体经济达5万元以上的有133个村,占比100%,其中贫困村40个,非贫困村93个,村集体收入总额达1345.55万元,收入最高是昌平乡八联村收入62.44万元。
注重决胜脱贫攻坚战。该县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的重要基石,全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等生活难题。截至目前,共资助4538户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受益群众14648人,累计发放危改补助资金9991.046万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803.2432万元修建通屯道路共379条363.6505公里,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投入3227.71238万元实施人饮工程195个,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该县“一户一薪”带动14304人实现就业,选派346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8893万元,受益贫困家庭超过8000户,贯彻落实“198”医疗兜底保障政策100%,控辍保学实现“一个不能少”目标,剩下的3个未脱贫村已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全县814户1760人未脱贫人口的“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指标均已全部达标。
注重乡村建设现代化。该县推行“党建+乡村建设”新模式,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包村责任制,让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影响和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该县完善城乡交通一体设计,全县“乡乡通”二三级公路率90.9%,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建立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筹集风貌提升资金6000多万元,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突出具有群众首创精神的特色村落,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达到了县乡有亮点、整体有效果的目标。
【篇十】
党的十九大以来,xx省xx市xx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的“乘法效应”,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路子。
党建+“头雁”。实施“红色头雁”培育工程,坚持“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级“头雁”队伍,引回在外创业能人116人、派聘68名优秀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办“清农学堂”,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开展全日制硕士培养,与长江大学联合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依托区委党校对“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累计培训村书记1010余人次、乡土人才3000余名,打造了一支乡村振兴“先锋军”。实施党员“双培双带”工程,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培育了一支乡村振兴红色“生力军”。坚持以“双
十星”争创活动为抓手,引导2.5万余名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承诺创星、践诺争星。
党建+扶贫。突出精准指挥,构建区、片、镇、村、组“五级联动”脱贫攻坚组织体系,成立20个乡镇(战区)指挥部党委,建立340个村级脱贫攻坚指战所党支部,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村支部。整合资金两亿元,打造340个“多务合一”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选派800余名区乡党员干部组成的340支专职驻村帮扶工作队,脱产驻村帮扶。选派340名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包保340个贫困村,贫困村不出列、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不脱钩。1.5万名干部职工全员上阵,与4.9万贫困户结对结亲。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脱贫攻坚作用,开展“百企帮百村
脱贫奔小康”活动,87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联系87个贫困村党支部,捐助资金3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党建+产业。突出组织引领,推进“1+2+N”产业模式,引导各村大力发展香菇主导产业、轻纺兜底产业、电商物流、生态经果林、优质粮油、小手工加工、光伏发电等产业,依托xx裕国菇业,建设香菇制棒车间28个、各类菇棚近5万个,发展香菇3000余万棒;引进浙江诸暨大唐袜业等19家袜业企业,建设袜业扶贫车间20个,配置袜机7500台,带动2万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创业;发展小种养、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四小”产业,培育汽车坐垫、服装玩具、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作坊1750个。全覆盖成立“一社一司一电商”组织体系,大力推行“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发展模式,扶弱培优,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以开展国家试点农林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村村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更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建+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倡导绿色增长、绿色开发、绿色生活,将绿色资源变为“绿色红利”,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按照“户分类、组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流程,实现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落实卫生积分兑换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乡建理念,充分发掘乡村民俗传统、道德风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各方面特点,建成樱桃沟村、龙韵村等美丽乡村
30多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旅游”工作,发挥美丽乡村经济示范效应,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有机融合,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美丽村居、特色小镇相适应的全域旅游产业新模式。
党建+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基础、第一组长为指挥、群众自主参与的“以组为战”工作机制,选派1715科股级干部到村任第一组长,选举6517党员、群众成立组务会,引导群众自治。深入开展以家庭环境、家规家风、家庭万元增收项目为主题的“三家”建设,结合村情、民情,村村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建立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红白理事堂等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形成了“乡风文明、自然和谐”的乡村治理体系。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各地区积极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经验做法。本文将以“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为题,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一、农业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各地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例如,某地区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了优质水稻种植业,并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提升。此外,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些地方通过设立农产品加工厂和农产品直销店,将农产品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二、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农民收入。各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例如,某地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了乡村民宿和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还可以带
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各地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乡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某地修建了一条公路,将乡村与城市连接起来,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此外,一些地方还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持和推动。各地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乡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例如,某地设立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民参加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另外,一些地区还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到乡村创业和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例如,某地制定了乡村振兴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另外,一些地方还设立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多种多样,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措施。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各地能够继续探索创新,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最新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最新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介绍最新的乡村振兴经验。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
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促进农村发展。但土地流转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护等问题。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区纷纷采取措施。例如,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对土地流转的价格、契约、流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二、创新农村产业
农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只有创新农村产业,才能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各地区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例如,黑龙江省推出了“五个一”特色产业培育计划,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培育了大豆、苹果、高粱、石榴等五个特色农产品;江西省实施了农村电商“千村万店计划”,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电商店,提高农民收入。
三、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振兴的另一个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除了创新产业,鼓励农民进城打工和开设小店、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为了促进农民进城打工,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广东省实施了“千人万企计划”,引导农民进入城市企业工作;山东省也制定了“六个一”行动计划,实施农民工创业导师培训、发放创业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民进城创业。
除了进城打工,农民还可以通过开设小店提高收入。为了鼓励农民开店,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浙江省设立了“浙商小店扶持专项资金”,提供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江苏省推出了“百亿扶贫行动”,倡导农民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特色小农业。
最后,还有一种途径是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地区也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贵州省推出了“千村示范、万
村美丽”工程,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湖南省实施了“百村旅游示范工程”,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总之,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希望通过上述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7篇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1党的___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笔者认为,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要抓好农村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要铸牢一个灵魂。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振兴,要因地制宜,注重地域特色。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千差万别,乡村文化之路如何才能走稳走好,没有可以照搬的样本,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同时,还要尊重不同的乡村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要打牢一个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持。结合村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建+合作社+农户”、“分散发展、集中销售”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加强产销对接,确保能生产、能销售、有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就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留下年轻人就近发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_q,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通过选聘“大学生村官”和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同时,要挖掘农村本土人才,充实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引进职业农民。各级政府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另外,要有意识发挥本地能人和新乡贤作用,用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带动群众。
乡村振兴要优化一个支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要优化生态振兴这个支撑。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农村好山好水成为农民的“聚宝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如,在有条件的农村,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走出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2小斌,女,汉族,中共党员,28岁,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西秀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团支部书记。自20__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农村税务工作。她深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这位年轻的90后始终为着肩上闪耀的税徵,燃烧青春、绽放热情、锐意进取,助力乡村振兴。
20__年,小斌同志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西秀区税务团支部书记,三年来,她坚持联系帮扶村,深入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需求与困难,出智出资出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每年组织发动同事出资购买贫困村滞销家禽500余只,共计5万余元,并为帮扶对象购买书籍等学习资料。
20__年—20__年期间,小斌分别组织干部为因灾返贫的白顺开一家及因学致贫的方玉菊、方雪飞两姐妹发起捐款倡议,共计捐款3万余元。方雪飞表示:“感谢小斌姐姐以及税务局的其他哥哥姐姐,到了大学,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将来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建设家乡,回报社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她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通过结合“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精准帮扶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持续做好服务。
为助力涉农产业发展壮大,精准帮扶农户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她带头组建涉农税惠团队,定制个性化税收服务,落实落细税惠政策等措施,建立健全“事前辅导、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跟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介绍涉农产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税农携手共促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创收致富。在她的努力下,20__年以来,实现了农村税收减免1970万余元。
为解决农户和企业对涉税事项办理的疑问,围绕办税缴费和产业发展“问需、问计、问难”,推动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她带头把纳税课堂开到田野乡间,讲解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面对面辅导,手把手教学,为乡村产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
同时,她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宣传发动为抓手,经常性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建设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税力量”。
她经常组织青年干部从清洁环境入手,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在西屯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中,她号召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教师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宜居乡村创建活动,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措施,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3作为国网__市供电公司“七五”普法专责人,__自20__年“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认真组织和推动公司普法工作,不断强化学法、懂法、用法观念,加快企业法治化进程。
__将法律法规的规范内容与岗位工作、业务流程、本单位规章制度紧密结合,使员工把握住日常工作的法律要素、法律风险点,由被动规范执行逐步过渡到主动运用和遵守;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一学三讲”,即以“学法律、讲权力、讲义务、讲责任”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大讲堂、培训超市,举办_期培训班,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七五”普法以来,先后有_人次参加了_次辅导培训,使普法教育由业余化转向专业化推进。
__围绕工作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部署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月”“普法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电力法律法规和依法用电、安全用电知识,提高社会依法用电、保护电力设施和维护正常供用电秩序的意识。“七五”普法以来发放宣传材料__份,接待咨询群众__多人次。组织志愿者利用抄表收费、维修服务和麦收等机会,在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宣传电力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常识,为百姓和单位解决用电难题。利用公司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推送电力行业政策法规、用电安全消息等__期,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公司新型普法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平台沟通作用,也为客户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
20__年_月,通过选拔,__作为__市代表队的一名成员参加了__省宪法基本知识(电视)大赛,与来自全省_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的_支代表队同台竞技。经过四个环节的角逐,最终__市代表队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作为公司法律专工,__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制定了争议纠纷处理的过程控制内容和方法,有效避免了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审查、签订、履行流程。大力推行信息化合同管理,20__年,__所在公司开始推广使用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实行合同网上流转、会签,规范手续流程,“七五”普法期间,累计网上办理合同_份,公司获评__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七五普法工作开展过程中,__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积极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普法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法律意识,提高公司法治化管理水平,使得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依法办事已经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4小伟,男,中共党员,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3年9月进入上海理工大学就读本科,本科期间多次参与专业实习与创新实践,积累了数个专利;2017年9月,继续在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个人兴趣结合本科期间专业知识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于2018年3月创立上海悠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YLECO,为Young、Lively、Ecological、Creative、Opportunity等单词的缩写),开始了个人创新创业实践的摸索。
在创业初期,小伟凭借前期积累的专利及产品样机,投身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例如:“挑战杯”“互联网+”“汇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在上海”“杨浦区初创启动资金”等社会上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周”等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打磨创业项目的同时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创业者应有的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去做创业这件事时,现实还是给了他们应有的磨砺,让他明白成功的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他们团队的创业项目是做一套保障河湖等自然水体水质的设备,为守卫水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把它叫做“水质卫士”。2017年,为了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水环境现状,他们团队在暑假期间,顶着近40℃的高温进行水环境现状调研,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长三角地区;2018年,为了撰写好产品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他曾经连续两周每天凌晨三点之后才入睡;2019年,为了交付公司的第一批订单,他在广西的偏远山区里待了一周,蚊虫咬得全身是包;为了准备“互联网+”国赛资料,他一周之内只睡了不到20个小时。
但坚持下来后,那便是收获的喜悦:他们的“水质卫士”在展会上得到陈群副市长及市教委相关领导的观展及肯定;他和他的团队得到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上海理工大学的官方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报道;他们的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第四届“汇创青春”一等奖、2018“聚力双创湾,共筑创客体”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因为创新与创
业的联系是相互促进、互相成就的,他硕士的研究方向与创业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星一等奖”、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这些荣誉是对一个学生的极大肯定,也是对一名创业者的莫大激励。
2020年6月,硕士毕业之际,团队很多小伙伴去了各个地方就业,小伟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与他们“悠理环境”共同成长。他的主要任务从打磨项目与迭代产品转为推广产品与落地项目,他们的产品参加了“工博会”“上交会”等多个展会进行推广宣传,也在江浙沪等多个省市落地了项目,有了应用案例。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遇到了很多挑战,他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为数不多的在持续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被推荐为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受到了“上海科技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杂志的采访,并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升学与就业”栏目组的专访。2020年11月,他们的创业项目在双创大赛中的成绩更进一步,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国家级银奖。截至2020年底,公司的开票额突破了200万元,纳税近20万元,业务范围扩增到了十余个省市,服务水域面积数万平方米。他们的“悠理环境”在茁壮成长,其个人也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洗礼中沉淀出了对创业这件事更多的认知,从一名参赛型创客逐步成长为一名实干型创业者。
他们公司的logo是一只衔着水滴的啄木鸟,寓意着每一位悠理人都应做一只攻克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疑难杂症的啄木鸟,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不懈努力,团队成员韩啸为此作了一首诗:“胸怀绿水青山意,甘作良禽啃枯枝,只把汗水浇日月,不负韶华不负心”。他说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作为一名党员,能将个人所知所学致力于河湖水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很渺小,亦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骄傲与自信。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5王__,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__年换届后,担任前大章乡永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__年轻、有干劲,带领班子成员干实事、强治理、谋发展,村内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村党组织领导有力。20__年村“两委”换届后,王__首先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细化责任,20__年确定入党积极分子5名,新发展党员3名,2名党员按期
转正,村党支部积极调动党员、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等参与村内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发挥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治理规范有效。目前,村内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党建工作年会”等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规范有序;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出面调解,村内实现白事不穿白、不发烟、不放炮;红事不使用高价烟酒,有效抑制了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一方面村党支部依托村内2个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资源,实现对村内2250亩土地进行统一育种,村党支部统一购置化肥、种子,发挥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以此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该村通过竞价的方式对村内238亩窑坑地进行承包,20__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5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1.2万元。
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首先对村内8条主道进行分包,每条街道由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民代表分包,明确责任人;村内四个大坑实行村干部分包坑塘制度,每个大坑由一名村干部与一名党员直接分管,对大坑进行机械清理,并进行围档,杜绝垃圾进坑,分包责任人每周对坑塘进行检查,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坑塘状况维持良好;村内垃圾日扫日清,村“两委”干部带头清除街内墙体小广告,在主要街道书写人居环境、除村霸等宣传标语,起到了美化和警示教育作用;开展绿化、亮化工作,新种植核桃树160余棵,更换太阳能路灯120盏,村内面貌整体提升;目前村内改厕率达到93.8%,争取今年标准化厕所改造完成率达到100%。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6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__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__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__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__是否来镀金。但刘__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__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_,刘__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__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__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__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__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__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__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__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__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__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经验的做法材料和建议篇为深入贯彻《__区服务企业十条措施》精神,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发展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工商联、团区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__农商银行结合__区实际,制定了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20条落实措施,努力营造更加便捷、高效、优惠的营商环境。
一、服务城乡企业发展
1、创新信贷产品服务。结合不同行业群体经营特点和需求,创新研发“兴水贷”、“翱翔蓝天贷”、“玫瑰贷”、“绿能贷”、“乡村振兴青年贷”等“__·惠民”系列贷款,为实体经济发展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增强企业获得感。
2、扶持重点产业链条发展。强化政银对接,开展“暖企惠企”行动,做好产业上下游链条分层分类信贷扶持,以“钢铁工匠贷”、“经略海洋贷”、“木材贷”、“茶业贷”等助推钢铁、海洋渔业、木材、茶业等行业企业壮大实力、打造品牌。
3、推行“阳光办贷”服务。发挥农商行经营灵活、决策高效等优势,进一步精简审贷流程,缩短受理时限,提高办贷效率;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线上”贷款当日申请、当日放款;“线下”贷款办贷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抵押贷款除外)。
4、践行主动让利于民。农商行主动调减自身贷款利率,积极为资金紧张的贷户办理“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或分期还款等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计划全年主动让利贷户2500万元以上。实行账户服务减费让利,在企业账户管理、票据业务、电子银行等方面减免手续费、服务费,计划全年为企业客户减免费用100万元以上。
5、推广暖企政策贷款。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更多惠企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办理“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技改专项贷”等政策性贷款,降低客户实际承担利率。
6、建立金融驻企服务机制。积极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沟通,上门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精准信贷支持。计划到2022年末,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5000家以上,全区企业走访覆盖面达到100%。
7、开辟企业“绿色通道”。推行特色化审批服务和数据共享,力争2022年在全部乡镇均设立抵押登记办理点。企业在农商行就能实现注册登记、营业执照代办、印章代刻、账户开立、存款贷款、不动产抵押登记、合同公证等“一站式办理”,提高企业办贷便利度。
二、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8、推进“文明信用__”工程。为全区居民建立文明信用档案,落实“普惠信贷全覆盖”。计划至2022年末,实现全区整村无感授信,为每户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提供不低于8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
9、培育乡村振兴样板村。加大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重点推广纯信用、无抵押贷款模式,助力日照绿茶、海洋牧场、水产加工、畜牧乳品等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发展,擦亮“__味道”品牌。
0、落实“驻村办公”制度。在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设立驻村办公场所,农商行组织客户经理驻村办公,每个工作日驻村时间不低于6小时;选派支行行长挂职所在乡镇(街道)金融副镇长(副主任),主动为广大城乡居民家庭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1、推动支农惠农政策落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资金“来自__、用于__”的原则,运用好农商行覆盖全区的网点服务优势,引导财政性资金向农商行倾斜,确保及时、准确的将居民拆迁赔偿款、养老保险、粮食直补等各项资金发放到老百姓手中,并宣传好国家惠农政策。
三、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2、支持归岚创业人才发展。用好“新侨创新创业优秀合作单位”招牌,积极为海外归国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鼓励有理想、有担当、重实干的优秀人才归岚创业发展,并优先提供信贷扶持。
3、鼓励在岚青年创新创业。深入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推广“乡村振兴青年贷”,团区委负责推荐、筛选创新创业青年名单,农商行及时跟进金融服务,为在岚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服务。
4、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为农村党员、退役军人、劳动模范等办理“党员先锋贷”、“退役军人创业贷”、“巾帼创业贷”等优惠贷款,带动当地发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四、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5、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实“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建设,积极推广“志愿通贷”信贷产品,加大对全区5万余名志愿者队伍的金融支持。计划到2022年末,全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点)达到37家,让“志愿有信用,信用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6、加大乡村文旅产业信贷支持。加快农村特色产业、民俗旅游等特色村镇项目建设,探索景点门票收费权质押、景区经营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创新,鼓励发展“民宿”、“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支持旅游风情小镇、旅游特色村提档升级。
7、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监督机制,优先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强化多部门联动,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讲诚信的“老赖”行为,维护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普及金融知识,珍惜信用记录,防范金融诈骗,远离非法集资。
五、服务乡村生态振兴
8、助力改善城乡宜居环境。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发符合新型城镇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帮助城乡居民推进新房修建、民房改造、庭院建设,积极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最美庭院”建设提供信贷支持,推动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9、强化绿色产能行业支持。发挥“光伏贷”、“绿能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杠杆力量,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绿色农业产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
0、打造“社区便民银行”。跟进对官山社区、锦绣花园社区、金牛岭社区等社区金融服务配套,探索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对接水、电、气、暖等龙头企业,整合周边超市、餐饮等商铺,实现“一个二维码、逛遍全社区”,为居民提供“金融+”一体化、便捷化生活服务。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振兴 乡村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