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5篇)

时间:2024-09-27 11:56:03 浏览量:

篇一: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精品文章

  《“嘉庚风格”建筑》

  龚洁

  二十世纪

  一、二十年代,在福建的东南部集美和厦门岛上,出现了一批既具传统的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中华文化与欧陆文化巧妙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大多在西洋风格的主体上,或在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上,加上传统的闽南建筑的屋顶,形成了个性突出、色彩鲜丽、整体十分漂亮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谓“穿西装,戴斗笠”,这就是陈嘉庚先生在创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发明的新颖建筑形式,后人称之为“嘉庚风格”的建筑。

  陈嘉庚,厦门集美人,1874年(清光绪十三年10月21日生于集美社颖川世泽堂。1890年,虚龄17岁时应父召到新加坡学商,后种植黄梨、橡胶,进而经营橡胶制造业,雇用职工约3万人,资产多达新币1000万余元,约值黄金百万两。陈嘉庚经营成功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青少年,他说:当今中国,青少年没有文化是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的。于是他把赚到的钱,全部携回集美、厦门,开始了艰辛漫长而又崇高的兴学之路。一

  这条兴学之路是伴随他建造众多的嘉庚风格建筑而延伸的,他兴学到何处,嘉庚风格建筑就出现在何处,而且越建越漂亮,规模也越建越大,为我们留下了闽南的建筑瑰宝。19xx年秋,陈嘉庚回到集美,召集各角房长幼劝其停办各房私塾,联合筹办集美小学。19xx年8月起,到1927年,他在集美陆续建起许多座教学大楼,计有:小学

  精品文章

  楼(1940年8月)、尚勇楼(19xx年1月)、居仁楼(19xx年1月)、立功楼(19xx年5月)、立德楼(1920年3月)、立言楼(1920年7月)、德礼楼(1920年11月)、即温楼(1921年4月)、手工教室(1921年2月)、尚忠楼(1921年2月)、诵诗楼(1921年2月)、明良楼(1921年6月)、延平楼(1922年9月)、允恭楼(1923年8月)、文学楼(1925年8月)、敦书楼(1925年8月)、务本楼(1925年12月)、事务楼(1925年12月)、崇俭楼((1926年2月)、瀹智楼(1926年8月)、葆真楼(1926年9月)、养心楼(1926年9月)、敦业楼(1927年8月)等,计约23幢,作为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及商科、女子及女小、农林、幼师等学校的校舍,约45000平方米。相关设施有:福南大礼堂(19xx年12月)、医院(1920年9月)、图书馆(1920年11月)、科学馆(1922年9月)、音乐室(1925年2月)、钟楼等为各校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陆续建造了道南楼、南薰楼、航海教学楼、黎明楼、侨校教学楼、七星亭等,约16万平方米。1920年起的五年间,他还在厦门大学建造:敬贤楼(三幢)、映雪楼、囊萤楼、丰庭楼(三幢)、大南楼(二幢)、集美楼、同安楼、博学楼、国光楼(三幢)、芙蓉楼(三幢)、成义楼、成智楼、成伟楼(三幢)、南安楼、南光楼、笃行楼以及勤业斋、建南大礼堂等约30幢。1921年前的大楼,大多是欧式或殖民地式的敞廊拱房,罗马圆柱,有的还是仿荷兰中世纪建筑或西欧文艺复兴建筑,个别的如务本楼则酷似德国慕尼黑的洛可可式建筑,这主要反映陈嘉庚先生受南洋殖民地建筑的影响,乃是因为嘉庚先生在南洋殖民地生活二十多年,精品文章

  对欧式殖民地建筑感受领悟的结果。这正说明嘉庚先生接受新事物,自觉不自觉地把在南洋看到的欧陆建筑形式移用于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教学楼的建筑。

  但是,他在南洋经商活动中,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作为中国人受洋人压迫的滋味太深刻了。必然会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反抗,表现出一种“报复”心理,尤其是得到了宣泄后而获得场眉吐气的快感。于是,他在1920年以后建造的教学楼或宿舍的欧式大楼的顶上,加上中国传统的燕尾或马鞍屋脊或重檐歇山顶,用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形式“压制”欧陆建筑或殖民地建筑,塑造出强烈的闽南地方特色“嘉庚风格”。他在一次大会上就直言不讳地说过他这样做的用意。他的这种用意,西方学者很快就感受到了。美国人毕腓力在他的《inandaboutamoy》一书中说,这是华侨“由于在海外遭受欺凌,固而在建造房屋时,产生了一种极为奇怪的念头,将中国式的屋顶盖在西洋式的建筑上,以此来舒畅他们饱受压抑的心情”。1922年,陈嘉庚进一步向厦大的教授们说明他的建筑理念,他向教授

  们说。建筑要有个性,自己民族的建筑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不必追求或模仿洋人的建筑。每个民族,各有它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性的建筑艺术,不必强同于异族而来抹杀自己民族的建筑文化艺术,而走上模仿洋化维妙维肖的道路,乃是埋没自己民族和本国伟大历史传授下来的建筑文化艺术,是没有国性的。二

  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创造的“嘉庚风格”建筑,既接受了西方建筑的文化,又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富有创意地

  精品文章

  将两种优秀文化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闽南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独树一帜,在闽南人民的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更使闽南文化得到了创新。“嘉庚风格”建筑个性鲜明,有许多特点,主要有:

  啃老族,败家者,云列如麻兮,不自食其力反食其人,无德无能荒淫无度,实属社会之败类,民族之悲剧。反观少时嘉庚先生以其经纬才华足已自食其力,临危受命,英气勃发,又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实属难能可贵。次年秋,遵母命归国梓与张氏完婚。嘉庚先生一面从业渔产,一面从师学文。翌年,出资两千银元于集美而设“惕斋学塾”,“惕斋”乃取“惕厉其躬谦冲其度,斋庄有敬宽裕有容”之意。2此乃其捐资兴学之始,亦为其为社会服务之现。今之世间病态,自私自利盛行,并毫无半分为集体社会服务。然嘉庚先生在那时却已有此意识,亦乃其根深之爱国爱故乡之情结。而后数年,又应其父之要,前赴南洋佐商,为其父之产殚精竭虑。此会其锋露,母之逝令其折回故乡。又因风水先生之词墓穴方向不合,须待至两周年方可入葬。嘉庚先生乃循其言,并为其母守孝三年乃葬。3由此观之,嘉庚先生少时之精神是正统而传统之忠孝精神,而个人优秀精神亦占一大部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之大爱。但此已难能可贵,竟是爱国之现。嘉庚先生之精神在此时,已现雏形,虽不如后之明月光辉之耀,甚至是萤火之末,于拯救祖国民族更是杯水车薪。然其爱国的本质,刚毅优秀的品质,虽谓之个人之优属即个人属性,然民族之兴正需此性。嘉庚先生此过程可用“劲遒红缨催上阵,锋芒毕露萃虹

  精品文章

  天”,此阶段更多地是展示其在那幽幽烽火年代,不卑不亢,热忱朝阳的新青年。此境界已达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其已有自身的认知能力,看清家族、企业、家乡的发展方向。即王国维大师所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正是嘉庚精神雏形的集美师范和中学,1921年开办厦门大学。又捐建无数的学校,成为历史上倾资办学的第一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嘉庚先生在商业上,以橡胶最为突出,所产橡胶远销海内外。

  精品文章

  雇自己人,赚洋人的钱。陈嘉庚先生总结了文明经商的经验,特辑录如下:战士以干戈卫国,商人以国货救国。店员不推销国货,犹如战士遇敌不奋勇。外国人之富强,多借中国人之金钱。人身之康健在精血,国家之富强在实业。我退一寸,人进一尺;不兴国货,利权丧失。训练兵战在主将,训练商战在经理。能自爱方能爱人,能爱人方能爱国。爱国队中无有道德败坏之人,不尊重自己之人格,何能爱自己的祖国。6以上言语无不洋溢着爱国之情,这是爱国的体现。1923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1928年,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毅然抗起抗日救亡的重担,领导800万华侨,募集巨款,捐资捐物,征募机工,为国家的救亡图存输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7又批斗汪的无耻卖国投降行径,呼吁国共两党一致合作抗日。又于1940年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回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重庆奢靡,延安简朴,嘉庚先生经过考察获得了这样的结论。嘉庚先生从延安中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自此,嘉庚先生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这是嘉庚先生人生的一次重大历史抉择。嘉庚先生不愿妥协敌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不与日商合作。日方因而实施对其进行所谓的‘经济封锁’,限制其经营,破坏其生产。在加上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经济萧条,及嘉庚先生对出资抗战和兴办学校的投入之巨,导致企业经营惨淡,于1934年,企业收盘。8这可以说是,嘉庚先生不愿鞠躬车马前,不卑不亢的气节,不愿‘催眉折腰事权贵’的表现。嘉庚先生在此阶段为祖国的存亡奔波劳累,为祖国的将来呕心沥血,杜鹃啼血泪始干,忙

  精品文章

  忙碌碌不辞辛苦,将自己的血泪撒在这片荒芜待耘的田苑上。实如‘但愿锄作田苑下’,亦应王国维大家所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已致第二境界。嘉庚先生的百折不饶,不卑不亢,不屈服于淫威,热爱祖国之品质,实是当代世人所或缺的。应以嘉庚先生的第二境界为目标,勉励去实践。

  三:青山依旧夕阳红,归根勤昔无垠辉

  经无数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1945年,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xx亲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创办《南侨日56陈嘉庚大事年表

  陈嘉庚公司分行章程的眉头警语

  78《南洋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刘雪河即《岭南文史》第6~9页(广州)xx年03期

  陈嘉庚大事年表

  报》,其宗旨就是‘本爱国真诚、求和平建设’,影响巨大。1947年,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又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1949,嘉庚先生被邀回国筹备开国典礼,于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回国后,定居集美,并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9嘉庚先生落叶归根,但情系祖国故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烈心不已’。10在此期间,不仅倾资办学,而且亲自考察祖国各地的革命情况,并提出宝贵意见,为祖国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我们不禁会想,嘉庚先生为什么在暮年时候仍有这么大的精品文章

  作为。其实是嘉庚先生骨子里精辉的爱国精神及个人诚毅的品质所发挥的作用。嘉庚先生此时已致王国维大家所云:“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1,亦如郭若沫所说:“陈嘉庚为什么这样伟大呢。因为他做的事不是为他自己,是为老百姓。”嘉庚先生于此时已形成了嘉庚精神,嘉庚精神之内涵窃之为有三,一为诚毅博勇,个人有为;二为尊师重教,育天下桃李;三为铸正义,服务社会之爱国精神。嘉庚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定会万世流芳,光耀古今。四:嘉庚精神火永燃,慧泽善扬传万世

  嘉庚精神须曹等传承以育社会之谐,并将其与科技兴国结合必定会振兴我中华民族。当之不论老少,贵贱,智钝,咸宜以嘉庚精神为鉴以汲取其精华善其自身。荟荟众生,何为人哉。其必曰‘贵质,服务,爱国’,是以必将嘉庚精神善扬宏大,以铸人之灵魂。又云,何之嘉庚精神以传承。乃曰‘脚踏实地,严于律己,合乎德礼,真诚守信’足哉。嘉庚精神必将万世流芳,慧泽普洒世间,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播下富有生机活力的种子。曹等虽不及嘉庚先生于十一,亦难致其第三境界,然勤能补拙,望人人能致其第一境界,光兴华夏指日可待。劲遒少年,风华正茂,力践嘉庚精神,以陈氏英魂洒萦炎黄金地,普照万灵。

  9陈嘉庚大事年表

  10曹操《龟虽寿》11xx在陈嘉庚百年周庆题

  第四篇:嘉庚精神选课名称:嘉庚精神学习

  精品文章

  淑质英才,垂芳千载

  ——嘉庚精神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陈嘉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伟大的慈善家、教育家及社会实践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民族的独立解放与祖国的统一富强,他倾资办学,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终生奉献。他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晚年的他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特请人在园刻录“台湾省全图”。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精神更是垂芳千载,渊远流长。[关键词]陈嘉庚

  爱国无私诚信坚毅

  嘉庚先生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在其光辉的一生中,他以自己独有的价值观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那为祖国事业奋斗一生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身上闪耀的特有的精神财富,他以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延展出了奉献重德,抱诚守真,刚健果毅的陈嘉庚精神。这一切的伟大精神是我们青少年应敬仰的丰碑,是我们后世之人所要传递至全世界的辉煌。

  一、一心为国毁家纾难

  纵观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便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与抱国之志。爱国主义精神伴随校主嘉庚先生一生,这是他所有高尚品格的源泉,亦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

  陈嘉庚先生出生于充满革命传统的厦门,从小许许多多的豪侠志

  精品文章

  士,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励着儿时的陈嘉庚,在其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一粒爱国的种子。在嘉庚先生青少年居家求学时,这粒种子萌芽了。至他加入同盟会的那一刻起,陈嘉庚先生成为了一个真诚信奉“三民主义”的爱国者,实现了“发家致富”到“为国效力”的思想转变。

  从民国政府建立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和转折点,他将他的一片肝胆之心化作报国之行。当中华民国建立时,他自问“政治有清明之望矣,而匹夫之责何如”,所以嘉庚先生决定“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他开始倾资兴学,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又担当起“南侨总会”主席为抗战征集物资,募集巨款,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坚决反对卖国行为,并提出了“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的著名提案。在访问延安后,嘉庚先生做出了由拥蒋到对共产党“一心仰服,矢志

  选课名称:嘉庚精神学习

  不渝”的重大政治抉择。在新中国成立后,嘉庚先生又应邀回国,为祖国贡献出所有的一切,直至离世。这期间,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升华。

  从他光辉的一生中,我们至始至终都可以感受到那份始终将国家利益放于首位的碧血赤心。他用他一生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

  二、倾资兴学,急公好义

  校主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于

  精品文章

  祖国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一生清廉节俭,却在办学上倾尽家财,黄焱培先生因此评论嘉庚先生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陈嘉庚先生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按:“致集美学校诸生书”,录自《陈嘉庚精神读本》)正如嘉庚先生所说的那样,他把自己的巨大财富与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而未给后代留下一分钱。

  从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资助阳翟小学,到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政府后回国创办集美小学及以后陆续办起的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善举无不体现了嘉庚先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嘉庚先生还耗费巨资为学校创建良好的环境,设置图书馆、医院、科学馆等。乃至嘉庚先生生前好友洪丝丝先生估计他所投入到祖国教育事业中的经费相当于一亿美元左右,几乎等于他所有的资产。“嘉庚先生一生办学时间之长、创办及资助学校之多、捐资之巨、成绩之著,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人。”(出自《陈嘉庚精神读本》)更为感人的是,嘉庚先生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仍坚定地说:“宁可变

  精品文章

  买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的急公好义,无私奉献,倾资助学的行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创造人生辉煌,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校主陈嘉庚先生奋斗的一生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那便是伴他终生的抱诚守真。因儿时受到私塾教育与良好的家风影响,他深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转变为实际之行,例如,19xx年时,嘉庚先生父亲的企业破产倒闭,负债高达20余万元,选课名称:嘉庚精神学习

  在嘉庚先生知道当时当地法律规定与风俗习惯是后代不用替父还款的情况下,在他身处步履维艰的窘境下,校主嘉庚先生仍坚持还清每一分债务,终于,嘉庚先生的企业有了收益,他还清了欠款,也因此,他赢得了外界的信任与盛赞。而且其对待公司生产的产品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他“门市零售定价不二,以昭信用”的原则,他“货品损坏,买后退还,如系原有,换之勿缓”的严格规定,使其所有的产品成为当时人们最信赖的产品之一。

  诚信是现代社会中急切需要的高贵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陈嘉庚先生因为坚守这份诚信,一生坚持以诚信为根本对待每一件事,所以奠定了他在商业上的崇高地位,更确立了他华侨领袖的地位。嘉庚先生曾说:“我自己所能者仅诚、信、公、忠四字。”“君子

  精品文章

  必诚其意”他的一生是实践诚信美德的典范,也为我们后世之人树立了楷模,令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受益匪浅,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坚毅处事,百折不挠

  除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重德精神,校主陈嘉庚先生还拥有那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在为父偿还高额债务的过程中,他身处窘境,可仍奋勇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向我们展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终于他不但还清了欠款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而在他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他也呕心沥血,百折不屈。嘉庚先生虽然号称拥有千万资产,但沉重的校费仍深深地压在了嘉庚先生的双肩上,其实他的经济状况长期不佳,从创办集美小学开始,嘉庚先生在银行的欠款也不断增加,在他经济最困难时,他仍将“世界无难事,唯毅力与责任耳”牢记于心,所以面对许许多多的困境时,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他负债高达400余万元,可是校主先生还是坚持供给两校的经费,还有做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壮举,表达了毅力维持两校的决心。在战争期间,学校遭遇了无法正常教学,校园遭飞机轰炸等巨大挫折时,校主陈嘉庚先生仍百折不挠,废寝忘食,用尽家财重建校园,终于复兴了举世无双的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

  校主陈嘉庚先生将责任时时放在心中,牢记自己为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使命,独立维系两校的巨额教育经费,都是因为他心中钢铁般的毅力。以至于世界也为其办学之长,规模之大而振惊。他的所作所

  精品文章

  为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人才无数,他也达成了自己为国兴办教育的心愿。

  五、总结

  嘉庚先生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这一生中始终闪耀着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乐于奉献的品质,抱诚守真的精神还有坚毅刚强的品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怀着

  选课名称:嘉庚精神学习

  最高的敬意,学习嘉庚先生生平的所作所为,我们要高举陈嘉庚精神的旗帜,以校主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的祖国,捍卫祖国的领土;以嘉庚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以他诚实守信的品格构筑人与人之间互助互信的桥梁;还要以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坚持不懈,创造人生的辉煌,实现自我的价值。总之,我们要努力学习嘉庚先生的每一个优秀品格,并把它们转变为实际之行,共筑我们和谐统一的社会。

  注释:

  1.本文中大部分引用《陈嘉庚读本》.2.本文中小部分采自《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1]主编:林斯丰《陈嘉庚读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2x年9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2]《百度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

  第五篇:嘉庚颂大家好,我是三年四班的,我今天朗诵的题目是《嘉庚颂》,现在开始我的朗诵。

  嘉庚颂

  精品文章

  1874年10月21日,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在集美渔村里。母亲,轻轻地呼唤着---嘉庚。嘉庚。我的孩子。1890年,17岁的嘉庚,站在船尾,回望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国家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国人正挣扎在,水深火热的深渊。

  没有主权,怎会有民族的自由,国家的富强。陈嘉庚带着忧国忧民的思绪,离开故里。心里却一直在呼喊:

  母亲。母亲。请等待儿子,重返故国家园。

  18xx,回国完婚的陈嘉庚,在家乡创办了惕斋学塾。他开始日夜辗转反侧,孕育着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20世纪初,陈嘉庚在南洋的事业蓬勃兴起。他的橡胶园遍布南洋群岛,“苏丹”菠萝也运往全球各地。他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往国内。

  于是集美中学、集美师范、集美幼儿园、集美水产科,商科、农林部、合作部,一座座学校,在家乡崛起。

  全程式的教育,集中力量,培养人才。他比谁都清楚,中国的明天在哪里。体的民治,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教育之千秋万代的事业。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肩负起拯救民族国家的重任。陈嘉庚毅然回国,他慷慨的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资产---400万大洋决定创办厦门大学,聘请最好的校长,最优秀的教师,健全完备的各种教学设施。

  精品文章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这样,他为厦大定下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办学的道路,并不平坦。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陈嘉庚在南洋的事业,风雨飘摇。厦门大学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正等待他的救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在全力振兴中华,他的行动感动华夏。他用一生的坚毅,培育了一群群桃李芬芳。

  他用一身的忠贞,守住了千年古国,驾驭了的梦想。xx同志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这里,我代表灌南小学向陈嘉庚先生致敬。我会秉承着嘉庚精神前进。

  我会时刻牢记着:

  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

  1920年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农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问题、经济问题等等。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例来说明1920年代中国农村振兴的情况。

  一、农民组织成立

  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农民面临着严重的土地问题。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自耕种地来维持生计,土地贫瘠,粮食收成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进步的农村村民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村民自治会议。这种自治会议由村民自行选举产生,代表村民利益,对村民生产、生活等事务进行管理。这种自发组织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了农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成立,旨在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实现农民自救。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互助、经济、民主”

  的原则,组织村民参与生产、管理、分配。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许多农村开始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开始逐渐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农村生产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三、农民运动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面临着农民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了自救运动。农民运动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农民自治会议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对农村的整体改革产生了影响。许多农村开始了土地革命,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农民运动的兴起,使得农民开始发展自己的组织,并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对中国农村的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农业合作社、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的推动,许多农村开始使用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一些农村开始发展了手工业和小型工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农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一系列的自发组织和政治改革,中国农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国农村振兴的道路也仍然任重而道远。希望未来的中国农村能够继续发展,实现更加全面的振兴。

篇三: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显著恢复的一个时期。自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土地私有化加剧了贫富分化,造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内战。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农村的振兴。本文将通过讨论20世纪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一些事例来探讨这些变化。

  首先,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例如化肥、农药和机械化农具。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农民能够更有效地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比如,在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了新的稻谷和棉花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此外,一些外国传入的农业技术也为中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其次,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农村合作组织。中国的农村合作组织是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兴起的,这些合作组织包括农村合作社、农民运动纠察队等。这些合作组织的兴起,一

  方面是因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改善生产条件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的振兴需要组织化的力量。这些合作组织在农村推广了新的农业技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中国农村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再次,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这些新的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得农民能够更容易地获取资金从事农业生产和发展其他产业。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为中国农村的振兴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最后,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等。这些新的基础设施的出现使得农村更加便利,农产品的运输、销售等问题得到了缓解,为农村的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农村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农村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振兴。这一时期的变化为中国农村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农村经济在后来的发展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篇四: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振兴。特别是在农村领域,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称道的事例。本文将从农村教育、农业技术和改良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振兴情况。

  一、农村教育的振兴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一直很落后,很多农民都是文盲,而且缺少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和一些社会团体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振兴农村教育。

  首先,一些教育团体和义务教育机构开始积极推广农村教育,他们兴建了许多农村小学,招募了大量教师,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和文化教育。此外,他们还鼓励儿童上学读书,同时设立了一些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接受教育。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素质,也为后来的农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来改善农村教育状况。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提供免费教育资源,为农民子女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

  同时,政府还对一些优秀的农村教师进行奖励,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动了农村其他方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农村地区的人们逐渐迈向现代化教育,为中国的农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技术和改良的振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发生了许多农业技术和改良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农村的振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首先,一些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改进传统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他们通过对土地的改良,选育新的作物品种,并推广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这一系列的技术改良,使得中国农民的种植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例如,政府投入资金兴建了许多灌溉设施和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的水资源

  状况。政府还通过税收政策、贷款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农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农业技术和改良的振兴,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改良和政策支持,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中国农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组织的振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地的一些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农村的振兴工作中,他们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支持,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许多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组织开始关注农村的扶贫工作。他们募集资金,为农村地区修建了学校、医院和道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他们还组织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到农村开展义诊、宣传卫生知识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卫生和健康水平。这些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组织的参与,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水平,也为中国农村的振兴贡献了很多力量。

  其次,一些农村合作社和农民组织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组织农民合作种植、合作销售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他们还组织了一些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农民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些农村组织的积极参与,为中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村振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振兴,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推动力。通过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振兴,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农村教育的振兴、农业技术和改良的进步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农村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农村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未来的中国农村,能够继续保持振兴的势头,实现更加繁荣和进步的发展。

篇五: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历史中考复习一:中外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措施;作用:促进了各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向西方学习技术。

  4、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5、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8、日本大化改新: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效仿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9、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10、罗斯福新政: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美国渡过了危机。

  11、1861年俄国农奴制: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导致了东欧政局剧烈动荡和1991年苏联解体。

  改革启示: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③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历史中考复习二: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专制:

  秦朝(秦始皇)

  焚书坑儒

  西汉(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明太祖)

  八股取士

  清朝(康雍乾)

  文字狱

  共同影响:

  摧残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

  时期

  百

  家

  争

  鸣

  墨家

  法家

  兵家

  儒家

  道家

  思

  想

  家

  主

  要

  思

  想

  孔子(春秋)

  核心思想:“仁”;教育思想: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孟子(战国)

  主张“仁政”治国。

  老子(春秋)

  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子(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韩非(战国)

  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战国)

  著有《孙子兵法》,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中国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后期,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真理标准问背景:主要领导提出“两个凡是”坚持“左”的思想;

  讨论得出的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

  四、世界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概况

  文艺复兴

  时间

  14—16世纪

  国家

  意大利

  核心

  人文主义

  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代

  近1915起

  代

  现题的讨论

  代

  1978年

  启蒙思想运动

  17—18世纪

  运动开始于英国,中心则是在法国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意大利:①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神曲》。

  2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表

  人

  物

  影

  响

  ②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繁荣,为欧洲资本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步。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概

  况

  创

  始

  人

  组成部分

  诞生标志

  伟大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的成功实践

  3马克思主义

  历史中考复习三: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古代近代的外交

  1、西汉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2、西汉丝绸之路开通: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大秦(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史实:①日本遣唐使来华,学成归国后推动了大化改新。

  ②唐太宗: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③唐玄宗:鉴真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

  4、两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6、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文明传播的使者、桥梁是阿拉伯人)①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指南针:北宋制成,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③火药和火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应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7、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7次。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历史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对外关系:由“友好”到“冲突”再到“战争”。

  ⑴“友好”:郑和下西洋

  ⑵“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和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⑶“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和雅克萨之战。

  1689年,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8、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9、近代屈辱外交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2)巴黎和会(1919),列强无视中国权益,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3)华盛顿会议(1921-1922),《九国公约》的签订,实质上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上。

  近代的“屈辱外交”让我们明白了“落后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交

  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①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①弱国无外交

  ②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

  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

  历史中考复习四:中国近代的屈辱和抗争

  一、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简表

  侵华战争事例

  鸦片战争1840-1842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56-186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900-190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1931-1945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反侵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②抗日战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发中国掀起全面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战。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9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英勇牺牲。

  5、1898—1901年,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6、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都是灾难,落后就要挨打,挨打首先是人民受难

  ⑤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建设强大国家才能保证人民不受难。

  ⑥要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让悲剧不再重演

  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历史中考复习五:中国近代化探索

  过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代表曾国藩、李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人物

  鸿章等

  领导地主阶级

  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学习学习西方学习西方政治学习西方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层面

  先进技术

  思想师夷长技

  主题

  结果

  失败

  失败

  胜利果实解放了思想,找到了方向。

  被袁世凯窃取

  主要客观上对

  影响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

  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

  用,为中国

  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启示:

  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②中国人民具有不懈地探索精神

  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7制度

  变法图强

  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在社会上起

  到了思想启

  推翻了清

  启发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朝统治,结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蒙的作用,为资束了我国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产阶级思想的两千多年传播奠定了基的封建帝础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中考复习六:两次世界大战

  名

  称

  时

  间

  交战双方

  爆发原因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4.7-1918.11同盟国-协约国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开始标志

  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

  世界大战

  1939.9.1-1945.9.2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尔维亚宣战。

  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德意日法西斯投降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9.2)

  雅尔塔会议

  美苏两极格局

  联合国(1945)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结

  果

  同盟国失败。

  结束标志

  德国投降(1918.11)

  战后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组织

  国际联盟(1920)

  战争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影

  响

  战争给交战各国人民

  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革命的一战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影响

  8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阵营出现

  历史中考复习七:科技革命

  名称

  开始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纺织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重工业

  起源

  主要

  标志

  英国

  蒸汽机的发明

  美国,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核心)、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能源

  理论

  进入

  成果

  煤炭

  牛顿力学

  蒸汽时代

  蒸汽机,火车,轮船

  电力

  、石油

  法拉第电磁学

  电气时代

  原子能(核能)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信息化时代

  20世纪40.50年代军事工业

  飞机、汽车,电话,互联网,人造卫星,原子弹,电灯

  多利山羊

  影响

  创造力巨大生产力,改变主要资本主义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了世界面貌。

  家相继进入帝国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世主义阶段。

  界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帝国主义加大了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原影响

  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对中国的侵略,政因:(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治上掀起了瓜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业产生;中国人开始学习中国的狂潮,使中破坏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科学技术。

  国社会的半殖民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地化程度大大加境。(2)建国后不久,“左”的深;中国民族资本思想日渐严重,对教育没有高主义产生。

  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高科技犯罪克隆人等道德问题。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

  历史中考复习八: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法国大革命

  命

  时间

  爆发

  原因

  1640-16831789-17941775-17831861-18651911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辛亥革命

  英国封建专制统法国封建专制英国殖民统治两种经济制度清朝封建治严重阻碍英国统治阻碍法国阻碍北美殖民的矛盾影响美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地资本主义经国资本主义经腐朽没落

  发展。

  的发展。

  罗伯斯庇尔

  济的发展。

  华盛顿

  济的发展。

  林肯

  孙中山

  同英法一样

  领导

  任务

  克伦威尔

  推翻封建君主专推翻封建君主推翻英国殖民维护国家统一

  制制度,发展资专制制度,发展统治,实现国家本主义

  资本主义

  独立

  导

  线

  开始

  苏格兰人民起义

  三级会议的召波士顿倾茶事林肯就任美国

  开

  件

  总统

  国王召集议会

  攻占巴士底狱

  来克星顿的枪南方军队挑起

  声

  内战

  武昌起义

  战役

  结束

  纳西比战役

  萨拉托加大捷

  1688年宫廷政罗伯斯庇尔被1783年英承认

  变。

  送上断头台(高美国独立

  潮结束)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民族独维护了国家统袁世凯窃的资产阶级专政

  共和国

  立,建立了联邦一

  制国家

  取了胜利果实。

  《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

  文献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外重要会议

  中外重要会议(一)

  会名

  内

  容

  意

  义

  中共一大

  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第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届中央委员会。

  开天辟地的大事。

  遵义会议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政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治主张。

  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

  制定了党的工作任务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十中共一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届三中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会

  开放的伟大决策。

  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二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

  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

  的基本路线。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

  中共十五大

  11中外重要会议(二)

  名称

  时间

  性质,实质

  帝国主义分

  赃会议

  华盛顿会1921议

  《凡尔赛和约》

  内容

  意义

  作用

  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黎和会

  191帝国主义分《九国公约》

  --1922赃会议

  慕尼黑会193议

  雅尔塔会1945议

  大国强权民将苏台德等地

  族利己

  割让给德国

  大国强权意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加速了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志

  领;

  决定成立联合国;

  的步伐;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万隆

  会议

  1954第一次没有周恩来提出

  殖民主义国“求同存异”

  家参加的亚

  的方针

  非国际会议。

  第26届1971联大会议

  APEC会2001议

  国际事务

  会议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合法席位。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经济交流合达成《上海共识》

  作会议

  12历史中考复习十: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根本原因

  对立集团

  同盟国---协约国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绥靖政策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维亚宣战

  主要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肉机”)

  一战转折点

  2、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7)·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二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登陆(1944、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欧洲结束

  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告终。

  性质

  影响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非正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正义)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浩劫。

  3、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2、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展。

  3、第二次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战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2、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还没有形成,但呈现多极化趋势。

  13历史中考复习十二:经济危机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

  一、经济大危机

  1、背景: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开始国家: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各国对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实行对外侵略扩张,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或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时间、领导人:1933年,罗斯福。

  3、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新政的措施:财政方面:整顿银行;工业方面: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作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新政的特点(方法及“新”的表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影响(意义):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国建设的启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三、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特点: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缓慢)。

  原因:70年代受到经济危机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3、20世纪90年代:

  14特点: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历史中考复习十一:启示教训认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启示

  ①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中国革命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强的领导集体

  ⑤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⑥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人民战争路线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教训

  ①搞社会主义建设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社会主义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③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要依据本国国情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

  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理化建议

  ①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②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④依法行政,民主管理,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⑤减轻农民负担;

  ⑥调整产业结构;

  ⑦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4、关于改革开放的认识

  ①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15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决策

  5、关于各国改革成败的认识

  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不能急于求成

  6、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成就,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大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道路。

  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

  7、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应怎样继续?

  ①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8、从斯大林模式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吸取哪些教训?

  ①制定政策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保证工农业,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9、关于科技革命,中国应如何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①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

  ②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高新技术

  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0、美日等大国的发展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统一

  ②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1、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人口问题,恐怖危机,核扩散,网络安全

  12、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方冲突,种族矛盾,宗教纷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6专题复习十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1、原始社会: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2、奴隶社会:世袭制(禹传启,家天下)

  3、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科举制(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战国、法家。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3、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4、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王国和地方官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主导地位。

  5、隋唐⑴实行“三省六部制”。

  ⑵实行“科举制”(创立:隋炀帝、进士科。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考诗赋。衰落:明朝八股取士。废除:清朝。影响:改善用人制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发展:宋元

  北宋:(1)集军权(兵):“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集行政权:

  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集财政权: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集教育权:重文轻武政策

  7、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8、明朝:废丞相,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9、清朝:设军机处(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0、、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㈡发展总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三:清明统治(封建治世)

  1、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

  3、开元盛世:(唐玄宗

  4、贞观之治:(唐太宗)

  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中外重要历史文献

  一、中国史上重要文献

  1、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2、1842·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们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6、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7、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8、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9、《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10、《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1、《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2、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

  13、1776年7月1日美国·《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14、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5、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

  16、法国·《拿破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17、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9、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20、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21、1942年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8

推荐访问:1920年代振兴中国农村的事例是 事例 振兴 中国农村